系,非税收入改革、国有资产监管稳步推进,财政投融资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发展民营企业2330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创成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名牌和著名商标。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价格、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实际使用外资和注册合同外资分别完成1.8亿美元和1.9亿美元,新增千万元以上大项目43个,注册资本金总额达45亿元。积极支持驻区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额创历史之最。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初具规模,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执行额均名列全市前茅,省级服务外包重点企业达到13家,我区被认定为首批“**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城区面貌进一步改善。老城改造取得重大突破,**、**、**、**路等地块改造稳步推进,**中学、**家俱城、**广场等“城中村4”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和拓宽**桥一期、**路等5条道路,完成35条背街小巷整治,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加大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库建设力度,全年新增停车泊位3400多个。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大力开展“三项整治5”行动,实行24小时三班制巡查制度,取缔**岭、**街、**村等马路市场,提档升级10家农贸市场,实施农贸市场周边物业化管理试点,推行小区建筑装潢垃圾环卫“一家清6”模式。生态型城区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晚市等5处绿地景观,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新增屋顶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创成西城**社区、**小学等一批“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建成**路、**路等2条餐饮污染控制示范街,圆满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老旧小区房屋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整治房屋255幢,出新小区17个,直接受益居民6万多人。“十”字型特色文化街区7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大街焕然一新,**潭公园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33元,位居全市首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性支出显著增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就业援助和就业培训,全年共新增就业岗位2.4万个,1900多名困难群众实现稳定就业。进一步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净增2.65万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3.3亿元。低收入家庭“3美元”生活保障计划8扎实推进,在全市率先建立低保边缘家庭定期定额救助机制,启动物价上涨与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住房保障进一步加强,廉租住房9保障对象从低保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增养老床位400多张。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0到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扎实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深化,社工队伍得到有效整合,新增社区办公服务用房6300平方米,64个社区用房全部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基本实现了“阵地建设、职能事务、规章制度、队伍管理、保障措施”五规范。
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年投入教育资金4.7亿元,增长33%,教师待遇逐年提高,合作办学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中考、高考均取得历年来最好成绩,我区获得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和“**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荣誉称号。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改造升级**路、**、**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1家惠民医院,基本用药零差率10制度全面实施,“零差率”药品范围达350余种,手足口病防治、婴幼儿奶粉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展开。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1所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