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计划的初步安排
实现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按照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建立新型产业体系。围绕“一带”两轴”三个基地”四个功能区”五大产业”六大工程”思路加速发展。
同比增长33.5%以上。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29.2535.9634.79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240亿元,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要实现3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要达到91.5亿元,同比增长52.2%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要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29.4%以上;市本级财政收入要完成6.9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要达到14708元,同比增长15%;农村人均收入要达到6842元,同比增长15%。
年主要落实抓好以下工作:依据上述发展目标。
(一)加大投资。重大项目的实施,立市项目的谋划及多渠道筹集资金等方面实现突破。着力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户,新增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户。进一步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实施名牌战略,有效提升我市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二)推进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快全程农业机械化步伐。抓好“两区”建设。新建高标准棚膜园区20个,新建高标准牧业小区100个。抓好入围全省“百镇工程”三个乡镇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夯实区域物流中心的产业基础。以温州商城为依托,引进发展大型商贸企业,壮大传统服务业规模。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以粮食、汽车为主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内陆港、空港、海铁联运、物流网加互联网,有效整合仓储、运输、信息等资源,努力实现商贸服务业现代化。
(四)推进城市开发。形象面貌上有新的展现。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岭西三路北段、新风大街、育文路、育民路和科贸大街的道路、排水和路灯工程;提高集中供热质量,彻底解决城区供热遗留问题;启动净水厂改造工程,保证供水质量;继续实施清水绿带工程;加大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力度;高标准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成响铃公园改造。
(五)实施民生工程。规划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建设城市廉租住房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泥草房2000户。完成所有旧有小区和全部泥泞路改造。新修农村道路300公里,100%完成农村道路“村村通”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改造中小学dc级危房5万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完成农村居民数字电视改造5万户。市区新增公共绿地30公顷。新开发就业岗位9000个,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下岗再就业4300人。新增城市低保5000人。高标准建设全民健身馆。
(六)全面启动“五”规划编制的工作。围绕区位、产业、资源特色。使之具有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