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不能解决员工执行能力的全部问题:它要求定期按照任务和目标实施监督和考核,从而使员工得到有关他们工作业绩和工作现状的反馈,这就是周报和月报的作用。处罚,对于员工遵守基本纪律有一定约束作用,而处罚的结果却并不能直接提高绩效。执行力,更多的是来自于“业绩辅导”。
“业绩辅导”才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领导者要学会做教练(mentoring)。教练就是培训员工的执行能力。执行能力就是帮助团队和员工具备处理危机和实现成就的正确意识和方法,提供条件和工具,以帮助员工达到绩效。有了业绩的辅导,有了定期的交流和培训,到年底他们就不会再吃惊,而心服口服。由于“业绩辅导”能帮助员工搞清楚他们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因此它能够让员工了解自己的权利大小——企业需要的劳动量和劳动价值。总之,员工将会因为对工作及工作职责有更好的理解而受益,他们将会从领导的“业绩辅导”中受益,而主动投入创造性的工作,而不认为他只是在为领导工作,或受领导管制而抵触。
由此,我们知道为什么绩效管理工作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没有时间吗?
确实,绩效管理需要时间。但大家对绩效管理的一个普遍的误解是认为它是“事后”检查,目的是抓住那些犯过的错误和绩效低下的问题。这实际上不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它不是以反光镜的现实来找你的不足,它是防止未来的问题发生,铲除团队通向成功的障碍,以免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以“业绩辅导”的弹性管理是实现团队绩效的必要途径和手段。工作不只是领导和评估者的事情,公司中的员工都应该参与这一项工作,每个人都要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主动提出诊断和付诸实施。中高层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识别和确定团队及其应该分工或协作的各种工作任务,并进行积极的业绩辅导,使之能够达到“因事设人,人尽其用”。这就意味着“业绩辅导”可以减少日后不必要的误解和对抗。因为当员工们知道他们“做什么”、“何时做”、“如何更好地做”和“做不好的直接后果”时,他们自然就倾力为之,舍此而无任何其他选择。这是国际化跨国经营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原则。
反之,当员工们自以为自己可以任意支配自己的行为,或自以为清楚应该做某事而实际并不清楚时,他们可能就会犯错误。当他的行为与企业要求不一致时,这种行为就对企业毫无价值。一旦当员工们决策失误,就等于放了一把需要经理人员介入的小火(或大火)。执行常常是要化掉经理人员大量时间的地方,即介入到本来不需要处理的事务当中进行救火。“业绩辅导”的弹性管理就是一种防止问题发生的时间投资,它将保证团队的最优化工作效能,防止“最短的一块木板”带来最大的损耗,而使你预防到整个业务流程中那一块木板最短,而事先弥补,使你有时间去做你自己最应该做的事,并防止因为你的授权被员工漠视或延误造成工作上的损失。
害怕冲突
之所以说绩效管理有困难,可能是因为害怕有人抵触,从而将这个过程搞得很尴尬,确实,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况,但并不常见。原因是:
当员工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一种帮助而不是责备的过程时,他们会更加合作和坦诚相处;
有关绩效的讨论不应仅仅局限于领导评判员工,应该鼓励员工自我评价以及相互交流双方对绩效的看法;
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不是人身依附关系,而是教练和团队的关系。就和球队一样。唯一的业绩就是赢球。球队的任务就是训练和比赛。教练和球员的关系再清楚不过了。
绩效管理不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