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多地了解roe的内涵,我们将roe进行分解:
净资产收益率=收支结余/净资产总额=收支结余/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收支结余/业务收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收支结余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这就是说医院管理者可以有3个杠杆来调控roe。(1)每1元钱业务收入所能收获的利润,即收支结余率。医院管理者可加强经营规模、成本水平的管理,以提高其收支结余率;(2)所动用每1元钱的资产能够产生的业务收入,即资产周转率。医院可通过有效的资产管理,提高医院资产利用水平,从而提高资产周转次数;(3)医院全部资产相当于全部净资产的倍数,即权益乘数。因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以,资产是净资产的倍数越高,即权益乘数越高,就意味着资产中净资产所占比例越少,负债所占比例越高。也就是说,权益乘数反映的是医院负债程度的指标。
由上述公式可知,无论医院管理者采用什么方式来提高上述4项指标,最终都会提高roe。但在实际应用时,应对3者区别对待。特别是权益乘数,并非越高越有利。这些业绩调控杠杆与医院的财务报表是相互紧密对应的,收支结余率概括了医院收入、支出表的经营成果,而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则分别反映了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和右边的财务状况。这3种简单的指标抓住了医院财务业绩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作为医院管理者应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并从其变化中去寻找医院管理中的关键点。
具体图示如下:
这种分析方法首先由美国杜邦公司创造,故称之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这里我们借鉴用来对医院的财务业绩进行分析。
在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下,其中:收支结余=业务收入-业务支出;业务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业务支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库存物资+药品+其他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及开办费等。
下面就1家医院为例说明如何应用roe综合分析医院财务业绩。
表1 某医院连续3年的roe及其业绩杠杆
从表1可看出,整个卫生行业的平均回报水平较低,其净资产收益率仅为3.3%,即100元净资产可以获得3.5元的净收益。该医院连续3年的净资产率呈上升趋势,且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产生这些结果的收支结余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的组合却大相径庭。具体分析如下:
1.收支结余率 收支结余率是衡量每1元业务收入随着收入支出表自上而下递减而最终成为结余的数额。医院管理者常常特别重视此比率,因为它反映了医院经营策略以及控制成本的能力,也是医院营销计划及成本核算工作的一个检验指标。但一家医院的收支结余率高并不等于其核心指标——净资产周转率或资产报酬率一定也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收支结余率与资产周转率呈反向变动。收支结余率较高,则资产周转率较低,反之亦然。这不是偶然现象。医院在追求高结余率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资产投入,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并不能立竿见影产生效益,特别是基本建设的投入。如果医院资产总额的增长速度大于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就会导致资产周转率的降低。由此可见,收支结余率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好坏之分,只有收支结余率和资产周转率的共同作用才可提高医院的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roa)=收支结余率×资产周转率=收支结余/资产总额。roa是一家医院对资源进行配置和管理的效益的基本指标。它与roe的区别在于:roa反映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