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害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四)耕地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大,耕地数量快速下降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大中央政府对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把确保18亿亩耕地目标分解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切实把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到实处。全面启动116个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开展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广耕地质量提升技术,逐步建立健全土壤农化监测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继续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中央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资金166. 7亿元,土地开发整理总规模1170万亩,新增耕地105万亩。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坚决打击“以租代征”、“擅自扩区设区”、“未批先占先用”等行为,坚决纠正土地承包和征占土地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一批土地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严格土地征占用监督管理,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分配使用监管,建立征地补偿费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项审计及财务公开制度。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
(五)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深入实施,1. 5亿中小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得到减轻,全国实现“两基”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2448个县(市、区),占全国总县数的86%,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达到7. 3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文化资源面向“三农”的节目时间、影片和版面逐步增加,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开,全国2777个涉农县全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加,农村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自治进一步完善,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面向“三农”的各种收费得到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村社会治安继续好转,群体事件和恶性案件明显减少。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六)农业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农业依法行政水平提高。新制定或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动物防疫法等多部涉农法律相继实施,兽药管理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多部行政法规和规章颁布,农业法规规章和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全面完成,各级农业部门和各有关方面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依法行政,农业综合执法和专业执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维护农民权益、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
(七)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进一步增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不断扩大,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有新的突破,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平稳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启动实施。农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等取得积极进展,农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迈出较大步伐,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开始试点,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继续巩固、完善、加强强农惠农政策的结果;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