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情况,请予审议。我重点汇报三方面情况。
一、关于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2007年,中央分别以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放在工作首位,全面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今年,各地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预计全年粮食总产超过1万亿斤,实现连续4年增产,单产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棉花总产首次突破700万吨,糖料、蔬菜、水果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他经济作物稳定发展。生猪生产扭转一度下滑的趋势,从9月份开始逐步得到恢复,生猪存栏、出栏和能繁母猪数量稳定增长;奶业生产从第四季度开始,养殖效益回升,养殖户积极性提高。预计全年肉类总产量增长1. 0%;禽蛋产量增长2.9%;奶类增长10. 5%;水产品增长3%。农垦经济、乡镇企业平稳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持续增长。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总量充足,品种丰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改善,优质率进一步提高,保障了市场的有效供给。
(二)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四年较快增长,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4000元以上,实现连续四年增幅超过6%。从前三季度看,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较大幅度增加,同比增长19. 8%;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人均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继续增加。
(三)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启动,公益性农业行业科技专项和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业高技术研究取得新的突破;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入实施,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组装配套和应用推广步伐明显加快,主推品种、主推技术覆盖范围明显扩大。二是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中型灌区“两改一提高”、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继续推进,预计可解决315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工作稳步开展,预计全年可超额完成30万公里的目标。三是农村沼气项目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近两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900多万户,新建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3200多处;在贫困地区积极推广太阳灶、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和太阳能光伏科技书屋,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000多个。四是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农业信息建设“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工程进展顺利,渔船安全节能技术装备加快普及。五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研制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明显减少,重大植物病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