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万元,在全乡8个行政村,无浇灌能力的地块打机电深井15眼,各类小井100眼,浇灌及坐水种面积1万亩。在农村公路建设上,要投入770万元新修红星、红胜、朝阳等村道路30.5公里,到十一五期末,农村道路建设全部实现标准化。在生态沼气建设上,要新建标准化沼气池1200余个;要建立健全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着力实施“121”工程(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00人,就业和劳务输出2000人,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00名),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就业;要建立生产生活服务体系。依托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提升农村各类科技人员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引导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抓好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点建设,规范农村医疗服务。
5、推进文明素质建设,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树立社会新风。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在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深化农民培训体制改革,完善培训网络,重点实施绿色证书、阳光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实用农业科技培训工程,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加速培养新型农民。要实施乡村干部培训工程。建立党员和农村干部轮训制度,使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成为“三农”工作的明白人、党的政策的宣讲人、致富增收的带头人。要实施农民教育引导工程。开展“全民读书、健康创业”活动,培养知识型农民。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村民以正确的观点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执行政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村民增强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加强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奠定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加强文明教育,开展争创“五好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引导农村居民自觉接受现代文明;加强科普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破除迷信、远离邪教、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农村居民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依法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要加快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计划生育设施和队伍,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对村小学进行标准化改造,全面提升村级教育水平。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快村级文化室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普网络队伍建设,推动农村科技、信息和文明建设进程。要建立健全公共设施长效治理机制。探索村民自主治理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途径,完善治理制度,切实解决治理资金来源问题,组织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参与公共设施运营维护与治理,健全保洁、绿化、道路养护等专职队伍,提高农村各类公共设施管护水平,巩固建设成果。
6、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