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4、二、一产业、人力资源丰富。
二)今后发展思路、目标、计划、措施
思路:发展壮大三大产业(房地产业、城郊副食品、奶业),做大做强六个基地(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生猪养殖基地、育肥基地、养禽基地、奶业基地),实现两大突破(农村经济和劳动力转移)。
措施:实施“一村一品战略”。
一是蔬菜产业建设,在规范一村温室蔬菜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采取土地置换等手段,通过政府担保小额贷款和组织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形式,吸引懂技术、会经营的种植户前来投资,使别斯托别村温室蔬菜种植达到1000亩以上,团结村陆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蔬菜供给量不仅要满足本县的需求,还要引进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栽培技术,在蔬菜品质上作文章,创出自己的品牌,打入全疆的市场;
二是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以二村和六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农区养殖业,提高土地利用率,要通过政府引导、典型示范,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到2010年达到每亩地2只标准畜,农区牲畜达到5万只;
三是发展奶业产业带,在现在已经形成的沿316省道“两点一线带全面”的奶业产业带的格局下,通过与
四是培育、扶持养殖大户,建立“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专业育肥公司,形成以托海村为重点的育肥产业带;
五是以五村为重点,加大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在家庭养殖的基础上,真正把养猪协会的作用发挥起来,通过与县外公司行业联合,创办产品深加工企业,拓宽市场,年出栏生猪达到2万头以上;
六是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完善协会功能,把种植户全部纳入协会之中,由懂技术、会经营的能人领办企业,规范市场,提高建设水平和档次,通过政府高位推动,扶持本地产业优先发展,畅通销售渠道,力争基地面积达到1000亩。
七是发展养禽业。依托市场需求,在四村鼓励扶持农户发展养禽业,重点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增强养禽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目标:到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9066万元,年均增长18.2,其中,一产总产值8515万元,年均增长9.5,二产总产值20551万元,年均增长17.1,三产总产值 12.58亿元,年均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4748元,年均增长7.2。
2、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
措施: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农民按标准生产。加强兵地联合共建,聘请外地种植能手,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大宗作物单产,增加亩收入。养殖业标准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依托牧民定居点建设,引进先进的治理经验和养殖技术,发展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饲养场,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十一五”期末,全镇实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农户占50以上,力争规模化养殖比率达到60以上。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扶强扶壮现有产业建设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资源优势引进外地资本参与我镇农村经济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坚持不懈地推进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供给。
--继续推进农产品优质化。加快蔬菜基地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形式,重点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搞好良种繁育与推广、农作物标准化种植以及科技入户等
新农村建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