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乡是环绕加格达奇典型的城郊乡,全乡管辖三个行政村,8个自然屯,20个村民组。全乡总人口7329人,2213户,其中:农业人口6541人,1635户,行政村的面积4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9440亩。
2005年,**乡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乡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分别获得了“全省美丽乡镇”、“地区生态乡镇”、“地区平安乡镇”、“地区乡村务公开先进集体”、“地区先进武装部”、“省六好乡镇党委”荣誉,荣获加区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连续三年的超标单位。
理清发展思路,实现生产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一年来,我们从加北乡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凭借“实干拼搏创新”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通过推行农业结构调整,强力发展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村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符合加北乡实际、具有加北乡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2005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09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104万元,同比增长13.2;牧业产值969万元,同比增长27.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86万元,同比增长5.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8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住房砖瓦率达53。
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建立了以大病救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我乡参保率达78.9,切实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在社会保障和救济工作中,我们都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实行动态治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部分群众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群众就业能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为3个村和机关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网络化治理。成立了乡信息服务中心,利用网络、以《信息快报》的形式,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从就医、到养老、教育、就业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发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渠道的良性互动。
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乡党委以“走田头、坐炕头、当带头”活动为契机,在全乡开展了以“互学、互比、互帮为内容的精神文明上台阶活。同时,广泛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通过互相学习和评选,使每家每户增强保持卫生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村民的素质得到一定提高,达到精神文明创建的目的,实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目标。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有效促进全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投入2.5万多元,解决了加北村和五一村居民自来水供水不便的问题。投入近10万资金,进行高低压线路电线杆的改造,更换老化电线杆65根,老化电线近10公里,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安全。投资33.2万元,修沙石路13公里,投资12万元,给五一村新修了600多延长米的油漆路面。投资7万多元分别对加北村部、幸福村部和五一村部进行维修,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的办公条件;投入5万余元,对乡政府办公室进行维修;投入4.5万元,对通乡公路面两侧的民房进行样板房改造。砖瓦化率为53,砖瓦化率逐渐提高。对背街巷道和庭院卫生进行了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了环境卫生治理活动,为辖区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加美丽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了辖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村容整洁。2005年文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