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国道323线二级公路仅3.5公里,全村有104户,总人口500人,耕地面积581亩(其中水田259亩,旱地322亩),有林地面积7072亩(其中可进行林种调整3750亩)。古范村主要以种植水稻、八角、甜茶和养殖羊、猪为主。截止到2005年年底,全村家家户户有闭路电视和沼气池,程控电话和摩托车入户率均达60以上,90的农户住房实现楼房化,人均拥有楼房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古范村村风文明、村容整洁,村级绿化率达60以上。该村是来宾市民委的民族工作示范点,2004年被来宾市授予“来宾市‘五个好’党支部”荣誉称号,同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委授予“全区第十批‘文明村’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计生协会建设先进村”称号。该村具备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群众基础,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因此我们把她定位为“生态民俗旅游村”。
(二)长垌乡三合屯基本情况
三合屯原名青山屯,该屯由于连年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山体滑坡侵袭,形成严重危房,因此该屯整体搬迁,由旧址青山岭搬至新址三合岭,新建村定名“三合屯”。该屯建房占地3.7亩,工程总投资135多万元,上级拨款扶助75万元,群众自筹60多万元,于2005年12月底全部迁居新屯。三合屯共22户108人,目前,全村建有新房的21户,入住21户,墙体批档21户,建有沼气池20户,通水、通电、通电话21户,全屯巷道硬化650米。村内建有文化室、宣传栏。该村是一个山区村,有水田32亩,旱地1000亩,山林地1200亩,主要产业有八角、甜茶叶和杉树,2005年人均纯收入850元。
(三)长垌乡同皇屯基本情况
同皇屯由于去年遭受历史罕见的“6.20”特大暴雨,造成严重危房,因此该屯重新建设。该村是一个山区村,全屯20户62人,现有新16栋,有水田40亩,旱地2160亩,山林地1000亩,主要产业是八角,2005年人均纯收入850元。
长垌乡的三合屯、同皇屯是两个相邻的自然屯。相距仅有2.5公里,两屯均是瑶族(山子瑶)聚居地,都具有依托旅游的优势,都位于风景秀丽的圣堂山脚下和旅游漂流景点,拟修筑的金秀至平南的二级公路近村而过,滴水河绕村而过,地理位置极佳,气候条件优越。同时这两屯土特产丰富,人均拥有八角4亩、甜茶叶近5亩,竹类也比较丰富。两个屯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土特产品,所以把这两个屯发展方向定位为“旅游观光瑶家乐”。
(四)大樟乡渔头屯基本情况
渔头屯位于大樟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0.5公里,主要居住着壮族,该屯由于去年遭受历史罕见的“6.20”特大暴雨,原创:https://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形成严重危房,经多方考证不再适于居住,因此该屯整体搬迁。全屯共35户,122人,有水田120亩,旱地70亩,山林地500亩,主要产业有甘蔗、杉树、水果和种桑养蚕。该屯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以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
三、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当前,我县4个试点村已制定出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有关部门正在按照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要求,深入试点村屯进行调查研究、落实。
四、试点村建设进展情况
我县4个试点村均已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领导机构,加强宣传。一是完成了调查摸底工作,确定了发展定位,制定出了近期、远期工作目标。二是各试点村正在开展整治脏、乱、差、臭等治理工作。三是组织村民代表到了恭城县大岭山、横山和红岩等地参观学习。四是试点村的规划、设计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