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新农村建设综合汇报材料
内培训教师3500人次,投入培训经费790万元。“两基”巩固提高和“普实”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民族高级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技术教育成效显著,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被评定为省级重点职校。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创办幼儿园8所,在园儿童1191人,创办民办高中一所。二是全面推行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就医状况得到改善,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建扩建卫生医疗用房1.52万平方米,其中县直属单位7800平方米,乡镇卫生院7400平方米。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9.6,新法接生率达99.8,传染病发病率呈较快下降趋势。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13.79万人,参合率达到74.47。三是全面加强和提高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坚持以村为重点抓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强化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治理,落实奖励扶持政策,实现了计生优质服务达标县目标。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2年的7.06‰降到2006年6.35‰,人口出生率由12.72‰降到11.71‰。四是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启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10个,投入资金205万元,实施进寨道
路硬化21公里,改厨、改厕、改圈850户,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五是积极推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经常性开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有了新的进步。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0.8。全县有群众性体育组织11个,业余文艺演出队伍37个。六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情系百姓生计。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帮、困有所助。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门路,创造就业岗位,帮助城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加大非农转移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对外劳务输出治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顺利完成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广泛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鼓励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0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共发放“两保”资金、遗嘱生活困难补助费和丧葬抚恤补助费1721.86万元、4万人次。七是认真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共争取并实施各种扶贫项目333个、资金2500.9万元。全县贫困人口从2002年的6.54万人减少到5.64万人。三、农村综合改革情况
我县在确保国企改革改制工作取得新突破的同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免除了农业税,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运行良好,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投融资体制、市政治理体制、粮食流通体制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朝着全方位、高层次、宽领域方向发展。改革开放、诚信和谐的**形象逐步树立起来。
四、财政收入
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发展作为富民兴穗的第一要务,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是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69461万元,比上年增长7.65,超过计划年均增长9的目标;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58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6;财政总收入完成4002万元,比上年增长10.37,超过9的计划目标;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预计达到7319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3.2,贷款余额3695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83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新农村建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