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治理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售额不到200万元,帐上银行存款金额竟然与实际相差23万元,原因是会计人员根本不了解业主把握的银行存款往来,“未达帐项”高达35起,时间跨度超过一年。
3、应收账款治理不规范。当前,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了自我生存和发展,千方百计地开展促销活动,扩大自己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市场的占有份额。其中,赊销作为企业促销产品的重要手段之一,已越来越被广大企业的领导们所采用,对企业产品的销售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赊销也使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迅速庞大, 加上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日益严重,使企业应收账款金额增长更快,坏帐损失也日益增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影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如何有效地控制应收账款的增长,已成为企业治理和生死存亡的重要议题。但是很多企业对应收账款监控不严,而忽视了信用治理,甚至根本没有信用治理、资信调查这些最基本的治理费用的预算。这些现象的存在,让企业的风险大大增加。4、存货治理混乱。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完整、准确的材料、产品仓库明细账,材料采购或因资金紧张欠款,或为少付货款没有要求对方开发票,也有从没有发票的市场购货的情况,造成入账无原始凭证,以白条抵账或干脆不入账。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不规范,以企业主的估算的利润倒轧法计算产品成本,造成企业实际存货与账面存货不符,很少有规范化的盘存制度,企业的存货成本无法正确核算。有的设立两本帐,只有业主能把握真实的存货,有的则是一本糊涂账。(三)成本治理弱化,财务治理职能得不到发挥。上述存货核算不规范是一个方面,个别企业甚至虚夸原材料预估入库,达到冲减利润、少交所得税的目的。生产经营成本多数业主只能粗线条地去把握,一旦市场风云突变,往往无法控制经营局面。(四)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务报表不规范。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主要有:职业高中毕业生(少量大专院校毕业生)、早期的农业会计、业主家属及亲戚。他们或者缺乏工作经验,或者学习更新财务知识的能力不足,或者身兼数职无暇学习,很多人无法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核。更尴尬的是,财务人员仅仅是企业的雇员,业主对财务工作横加干涉时,不做假帐的职业道德往往为利益冲突而牺牲。各种因素引起的人员频繁流动,又缺乏企业具体的财务治理制度,导致了账簿、报表的随意性。三、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客观经济环境和内部自身治理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一)从外部客观经济环境上加以改善。一是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制定或完善有利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二是加快建立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财政部等10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型企业信用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我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启动。在建立中小型信用担保体系过程中,要把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中小型民营企业资信评估机构,中小型民营企业投资及融资信息服务机构等)结合起来,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三是改善竞争环境、改善中小型民营企业之间的不规范的竞争秩序,对中小型民营企业和中小型民营企业产品进行更严格的规范。(二)要从强化企业内部财务治理上下功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