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阻击下企业营销战略分析
业营销行为可能蜕变为单纯意义上的销售,即仅限于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效用,忽略了在销售解决方案的提供,动摇了与顾客建立起长远关系的销售使命。类似的情形也会反映在出口产品上,假如不能与进口国同行建立起基于竞争与合作的双赢和谐关系,由此导致贸易摩擦则是必然的。
对企业全球营销战略的思考
综上所述,我国产品所遭遇的多重阻击,有其全球营销战略上的缺陷,因为无差异营销战略必然要求采取以低价为核心营销战略组合。这种营销组合,对于国内市场导向型和进口国市场导向型产品而言,就是一种“我也是”的营销组合,对于产能过剩型产品而言,则是一种破坏性的营销组合。也就是说,缺少创造性的营销战略组合,是我国产品面临多重阻击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我国产品碰到的多重阻击不是坏事,假如企业能够反思和提升自己的营销战略水平的话将有利于发展。
从wto的宗旨来看,自由贸易决不是用于遏制一个国家、民族或行业的工具。基于国家安全的战略考虑,任何一个大国都没有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只从事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生产,而完全放弃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产品生产。因此,当任何本国产品受到进口产品的倾销等不正常竞争时,要求对其进
与之相对应,从营销战略的角度考虑,面对外国产品多重阻击的对策之一,就是要按照wto的导向加强全球营销治理,实现从低价为核心到以差异化为核心的非价格营销创新,尽可能采取创造性营销战略组合参与贸易自由化竞争,以推进现代自由贸易的共赢。本文的分析表明,我国企业的营销战略组合确实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为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4p)等营销组合要素中,价格是决定性因素:假如坚持以低价为核心,其它要素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或轻易被忽略。假如要放弃低价而采用等价或高价或非价格营销策略,企业就将不得不致力于市场细分基础上的产品创新,在产品的质量、服务与品牌上下功夫,营销渠道的建立与促销手段的运用就会彰显功力。
现实表明,以低价为核心营销战略组合只会引发以假冒伪劣为标志的模拟“创新”,使自主创新能力始终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甚至会扼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以差异化为核心的非价格营销战略组合,才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形成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并逐步使自主创新能力转变为企业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仅仅依靠包括廉价的劳动力在内的自然资源优势,并不能维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长久竞争优势。因为竞争优势所强调的不是一个国家享有多少优势条件,而是着重于国家如何转换不利的生产要求。引导企业和国家不断进步,是外在的压力与挑战。竞争优势是由最根本的创新、改善和改变而来,持续竞争优势需要不停地创新,而不是价格竞争。要克服不利的羁绊,企业必须持之以恒地脱离标准化、简单技术和削价竞争的产业环节。
参考文献:
1.warrenj%26#8226;keegan著.全球营销治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菲利浦%26#8226;科特勒著.营销治理:分析、计划和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迈克尔%26#8226;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1
4.威廉%26#8226;鲍莫尔.自由市场创新机器:资本主义的增长奇迹.中信出版
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