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激发出环境保护意识。如各种类型的海洋馆、水族宫、水族馆等。
我国的休闲渔业资源状况
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内陆水域面积约17.6万km2(相当1760万hm2),占国土面积(不含海洋)的1.8%。其中主要江、河总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39%;湖泊总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42.2%;全国建成的水库8.5万多座.总面积200.5万hm2。自然分布的淡水鱼类有700多种,其中常见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有50多种。辽阔的水面及丰富的鱼类(其中有许多适于垂钓的肉食性名贵鱼类,如鲈、鳜、鳢、鲶等),尤其是许多江河、湖泊、水库地处风景秀丽的旅游区为发展内陆休闲渔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km2的管辖海域,大陆岸线1.8万多km。岛屿6500多个,其中距离陆缘18.5 km以内的近岸无人小岛数以千计,岛屿岸线长达1.4万多km;大陆和岛屿岸线蜿蜒曲折,形成了许多优良港湾,为鱼类繁殖、生长提供优良场所。岛屿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海流畅通,无污染.是建造人工渔礁和发展栽培渔业、养护渔业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的最佳海域,更适于发展休闲渔业。海洋生物具有多样性,其中鱼类169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150多种,其中有许多最适垂钓的肉食性鱼类,如:鲷科鱼类和石斑鱼类等。此外,沿海潮间带滩涂面积达1878.3万多hm2,栖息多种藻类及其它底栖生物,吸引游客在退潮时赤足下滩涂采捕。
我国地处北温带和亚热带,适于休闲旅游的季节较长,尤其是东南沿海适合海上休闲娱乐渔钓时期长达8~9个月。同时我国有“双休日”和“旅游黄金周”,这些都为发展休闲渔业提供了驱动力。
目前,我国浙江省、广东省、河北省、辽宁省、四川省、福建省、山东省、北京市等多个省市休闲渔业已得到了充分发展,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例如,大连市长海县利用其地理优势,提出了“钓鱼搭台,经贸唱戏”的休闲渔业发展口号。连续三年举办钓鱼节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宾客来海岛参加钓鱼比赛,进行旅游观光、经贸洽谈,品尝“海味美食一条街”的各种风味,带动了经济发展。三届国际钓鱼节引来经贸合作项目40个,意向投资1.95亿元,合同投资1.24亿元,这一活动现已成为海岛经济发展的催动力。
发展休闲渔业的重要意义
休闲渔业的兴起和发展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于发展渔村经济,创造安定团结的渔区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衰退,我国的渔业作业水域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发展休闲渔业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思路。休闲渔业起步容易,见效快,它能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还能促进城乡交流及对外开放。
2)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我国有众多风景秀丽的江河湖库,黄金海岸,随着近年来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旅游消费不断提高,沿岸沿海的渔村、渔区已经成为一些城镇居民向往的旅游和休闲之地。这些传统的海水、淡水捕捞渔业生产基地,多座落于依山临水的江河湖海之滨,大多数仍然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渔村文化,最有条件发展旅游业,有计划的选择有条件的沿海渔区、海岛发展休闲渔业,将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就地消化吸收日益多余的捕捞渔业劳动力,繁荣渔区经济,增加渔民收入,改善渔村环境。
3)有利于其他各行业的发展
休闲渔业通过对渔业资源、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