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行业分析报告 >> 正文
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各项通知

一党小组内党员必谈、党员与机关群众以及岗位服务对象代表必谈,达到面上谈心广泛性,内部谈心全员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与党员、群众谈心,特别是要主动与那些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志谈心、交心。达到谈心活动的全覆盖。

3、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局机关全体党员对照党章、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教育系统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结合征求到的意见,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深入查找不符合“三个代表”,不适应“三先”目标要求的问题,重点检查在理想信念、宗旨、作风、遵守纪律和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剖析思想根源。领导干部还要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及“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等方面进行剖析。年老体弱或书写有困难的党员,经党组织同意可不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材料中要讲真话说真事,暴露真实思想,找准突出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制订详实的整改措施,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党性分析材料一般在1500-2500字。分析材料初稿写好后,每个党员都要主动征求周围同志的意见,有不是的地方,自己要主动进行修改,这是正面教育原则的体现。对撰写的党性分析材料要实行分层审阅。机关党小组负责同志审阅本小组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局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审阅领导班子成员的党性分析材料;班子成员审阅分管部门负责同志的党性分析材料。党性分析材料结合个人实际不够,问题找得不准,剖析不深不透、整改措施定得不实的,要认真进行修改。

4、召开组织(民主)生活会。在机关全体党员进一步搞好学习、广泛开展谈心活动、认真撰写好党性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局党委将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要按照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党性分析,逐个评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局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既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又要参加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按照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开好2009年度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组通字[2009]13号)和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领导班子召开2009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苏组通[2009]10号)要求召开,在班子成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同时,针对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根据专题组织生活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认真修改党性分析材料,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分析材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上报。

5、提出评议意见。专题组织生活会后,党支部召开支委会,根据民主评议情况、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和党员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提出对每个党员的评议意见,报上一级党组织审定。

6、反馈评议意见。党支部以书面形式,如实向党员本人反馈评议意见,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7、通报评议情况。召开支部通报会,向局机关全体党员、群众和服务对象代表通报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基本情况,党员对存在问题的认识、整改意见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党支部的评议结果。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后,局党委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整改意见,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原则上,专题组织生活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报对象在征求意见的范围内确定。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要报上一级党组织,抄报市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要对分析评议阶段工作进行“回头看”,主要看查找问题准不准、征求意见广不广、谈心内容透不透、党性分析材料实不实、批评与自我批评深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做好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
   当前影响农民增收因素分析与对策…
   市基础工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
   高新技术产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网络广告nokia350媒体投放策略分…
   电力新形势下员工思想状况分析
   第一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
   法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
   党支部保先活动分析评议阶段方案
 
建设和谐矿区开展创无争优群监安…
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中…
乡综治办副主任职位竞聘演讲
社区基层干部发展指导意见
研究室纲要
工商局经济建设总结
网友颁奖晚会主持稿
劳动节化妆品促销活动方案策划
科主任及护士长工作规则
80后婚嫁趋势考察报告
做好降温降雪防范工作方案
做好水利普查工作意见
做好乡镇劳务工作安排意见
做好农村统计工作安排意见
做好双保行动工作总结
做好双保行动工作总结
做好党员培训工作安排意见
做好安全生产及信访维稳工作
做好城市建设工作报告
做好党政工作报告
行业分析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