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产生社会效益,所以,我省投资产出率先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我省投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投资的边际效应递减将会显现,投资拐点出现,我省投资规模就会进入逐步下降期,投资产出率再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当前到未来若干年,我省还处于经济发展的追赶阶段,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逐步转变。
由以上分析可知,上面所测算的第三种可能比较符合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到2012年我省gdp突破万亿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达到4800亿元-58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8.4%-12.5%,投资贡献率达到8%,投资产出率在2.0左右。这也与我省投资计量模型推出的结果相吻合。
四、对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议
(一)以国有资本为引导,带动非国有资本投入到高效产业
长期以来,我省投资一直是政府投资为主,财政直接投资虽然见效快,但毕竟空间有限,且在投资效率和投资乘数上都大大低于民间投资。扩大财政投资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带动全社会投资,因此在安排财政投资时,应该着重考虑如何以较少的财政投资带动和刺激相对较多的全社会投资,避免政府投资继续“孤军作战”。应当适当增加制造业的投资力度。近年来投资领域一般局限于产业链条较短的基础设施部门。为更有效地带动地方和民间投资,投资领域应扩展到技术改造和装备制造等广泛领域。财政资金应对投资的产业组合作出恰当选择,除某些必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外,还应选择一些需要发展的、产业关联度强的制造业项目来投资,特别是投资于高新技术的制造业项目,以带动相关产业。在使用方式上,改变由财政投资包打天下的局面,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财政贴息、参股、担保、成立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的作用,以此带动民间投资,并引导社会资金按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进行投资。此外,还可在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吸收非国有资本,采取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联合投资的方式进行建设。
(1)要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在投资结构上,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力度,重点在现代物流、休闲度假、信息服务等方面启动一批重点项目,争取吸引国际资本与民间资本投资,保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要优化工业性投入。在继续加大工业性投入的同时,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在经济特色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重点工业,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推进产业集聚上下功夫,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对现有优势产业进行整合,完善提高附加值,提高加工深度,使之从成本优势转向核心技术优势,迅速形成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壮大规模经济;在高科技上下功夫,着眼于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和集聚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在承接上下功夫,承接国内外资产和产业转移,大规模利用引进内外资。
(3)要提高农业投资比重。以农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建立高效农业。引导内外资投入到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的高新技术应用,提高农业产业化比重和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比重,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4)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围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加快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加大社会事业投资力度。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薄弱环节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严格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投资项目。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