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二产增速17.2%,三产增速11.0%;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达23.5%;投资增速继续高位运行,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0.0%;消费稳步提高,预计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7.3%;预计出口有所放缓,进出口总额增速53.5%,其中出口增速51%。实际利用外资增速24.3%;财政总收入增速30.0%,地方财政收入增速31.0%;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14.7%。
四、政策建议
1.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调整投资结构。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大力调整投资结构,集中资金确保关系全省发展后劲的一批重大项目及时开工建设。要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大型装备制造业、运输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和中医药产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的倾斜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
2.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加快招商引资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一是在招商引资中,坚持统筹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注重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领域,鼓励外商投资我省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市政、环保等基础产业或基础设施,引导外资投向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积极引进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盘活资产存量,提高竞争能力。围绕已有的引进项目,制订配套项目引资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引资工作,同时,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储备工作,为招商引资的长期平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避免大起大落。内外资并重,在内资引进和外资引进中,实施同等的所得税、土地、软硬件基础环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针对国家对外贸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以及出口产品结构的控制,以及全球经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将趋于放慢等因素,制定积极的政策,大力培育我省新型、高附加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调整我省出口产品结构,转向高端产品主导型的现代化出口产品结构。
3.调整产业结构,依托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落实产业政策,按照国家要求,努力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五小”工业企业和过剩生产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的变化,坚持以能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高技术产业等特色产业。依托我省各大矿藏产地,打造我省特色产业基地,同时,依托南昌、九江等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依托南昌、九江、赣州等城市,加快发展信息、物流和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建立重要区域集散中心,大力发展服务业,引领全省产业结构升级。
4.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经营外部环境,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大财政对融资担保的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真正发挥好融资担保机构的资金服务平台作用。同时,大力发展和引入风险投资机构,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二是要加大对重点行业,特别是因国家环保、产业政策门槛提高而受影响的行业领域的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通过创新变“压力”为“竞争力”。三要出台并落实有利于增加就业的土地、财税等政策,减轻因劳动力综合成本上涨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