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的严厉性,助长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
6、忙于体制疏于机制。目前主副体制上的分离很重视,各自都在成立集团公司,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等方面作了很多探索,也做很多的工作。体制虽然转换了,但机制依旧、观念依旧、人员依旧、监督依旧、考核依旧。体制改革难,机制转换更难;模式变更难,理念变化更难。假如相应的机制不更上,体制改革以后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廉洁自律带来更大的考验。其主要表现有:一是认为产权清楚了,有些问题可以不管。认为我是法人应该有独立的财权,只要能完成经营目标,可以不接受那些“条条框框”,把自己的“这支笔”无限扩大,造成一些廉政问题的发生;二是认为企业改革了有些问题可以突破。如供电企业的招待费有明确的规定,但少数三产企业认为要适应市场要求就不能限制太多,或者认为不能够透明,造成个别三产企业一年的招待费数额巨大,导致了一些廉政问题的发生;三是认为体制转换了有些问题可以不
究。经常有一些多经企业的领导讲:现在社会上就这个风气,有些事不办寸步难行,手上要有几个“活”钱,希望纪委不要太认真,听起来的确有道理,但放任自由必然引发诸多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二、影响供电多经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原因
影响供电多经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既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教育不到位、治理不严密等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六个方面原因。
1、企业定位不准确。多经企业定位不准是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供电多经企业一直延用供电主业的机构设置、资源配置、用人机制、治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实际上成为主业的一个补充和分流人员的“调节器”,名义上是独立的,但与主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多经企业虽然进行了股份化改制,但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真正意义上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新三会”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也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由于定位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使得多经监督不到位、措施不落实,也带来了多经的党风廉政建设到底如何监督?到底监督到什么地步?同时,也给多经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带来定位上的模糊。
2、经营机制不健全。多经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是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现实情况看,一般多经企业都依附于主业而生存,大部分是套用主业的经营模式,没有成熟的经营机制,这种依附关系使得多经企业的自主意识不强、经营机制不活、应对能力较弱。有的多经领导认为,反正多经企业“背靠大树好乘凉”、“天塌下来由大个子顶着”,所以在生产经营中的守法、守纪意识比较淡薄,有时为了达到经营方面的目的,不惜采取违法违纪的手段,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从经营情况看,由于机制不健全,造成治理混乱、纪律松弛,给腐败分子留下可钻的空子,增大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隐患。
3、监督制约不到位。多经企业监督制约不到位也是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多经企业领导干部和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人员的权力过多、过大、过分集中,民主集中制原则流于形式,加上一些企业权力分解不够,以致企业内部之间缺少应有的相互制约机制,导致办事不透明,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工作不到位,导致对领导干部和企业重点部门、重要岗位监督落空,非凡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以及对重点部门和人员的八小时以外监督缺乏有效办法,还有些企业厂务公开遮遮掩掩,应公开的不公开,应全部公开的只局部公开,“暗箱操作”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职工受到聘用、上岗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受制于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