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省酒泉市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间题及对策
近年来,__省河西走廊引起了中国种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河西走廊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玉米制种产量高、质量好等,迅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玉米制种基地。强势增长的制种产业为河西走廊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制种产业的迅猛发展,河西走廊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人进一步增加,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相关行业也得到了明显带动。酒泉市作为河西走廊的第二大制种基地,凭借制种面积大、质量好、产量高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客户落户。
目前,全市取得玉米种子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有17家,资产总额达2.9亿元。建成种子仓库95120万m2,加工车间1552万m2,成套种子加工生产线19条。
2006年,玉米制种面积达到1.5万hm2,预计产种量可达9500万kg,平均667m2可达430kg,99以上的玉米杂交种子销往其他省区。
由于玉米制种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政府行政调控、企业制种治理及生产者素质等多方面发展与制种治理工作不相适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治理方面的问题。
若这些间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前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并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1当前玉米制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制种户小农生产意识强烈,质,意识淡薄由
于玉米制种历史较短,对长期适应大田耕作、粗放治理
的农民来说是一件新事物,农民缺乏质量意识和科学
制种意识,不能严格按照制种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管
理。尤其是在播种、去杂、去劣、去雄、收获环节,制种
企业对制种户的技术治理难度很大。部分制种农户在
清杂时削头留穗、故意保留杂株;去雄时折大枝,留小
枝,故意保留部分母本株散粉自交或放任三类苗散粉;
收获时不遵循时间要求,拖延收种时机,对藉冻危害存
在侥幸心理;更严重的是,个别农户在制种区域内种植
“对抗”玉米,故意制造隔离矛盾,以此要挟制种企业高
额补偿,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以上问题的存在,给
种子质量带来了极大隐患。
1.2制种生产贵任“一边侧”,制种企业与农户间未
形成风险共担机制由于种子生产企业的大量人驻,
导致制种用地骤然紧张,个别种子生产企业不研究市
场,不分析形势,盲目地全方位扩张制种基地,导致企
业与企业、企业与基地、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纠纷与矛盾
迭起。非凡是制种条件较好的基地,企业与企业、品种
与品种相互交错,甚至出现几家十几家企业争夺一处
制种基地,一家制种村组与几家种子生产企业签订制
种生产合同,使制种生产合同沦为废纸一张的情况。
为争夺制种基地,种子生产企业互相哄抬制种保价,预
付繁种押金,与村组干部搞“暗箱”操作,并进而催生了
“包产值”的制种模式。随着制种基地竞争的激烈化,
酒泉市制种区“包产值”已由“单包”演化为“三包”(即
包产量、包产值、包品种),费用逐年攀升,无论是丰年
还是欠年,制种企业都必须按“包产值”给农户付款,制
种户旱涝保收,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经济压力越
来越大。在部分受灾年份,因种子质量出现问题,制种
企业不能按所包产值进行兑付或部分村组干部因个人
利益而激化村民矛盾,往往出现制种户群拥噪至、聚众
上访事件,部分地方政府常采取息事宁人态度,以维护
社会稳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