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安置随军家属就业,是新时期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和政府为部队排忧解难,稳定军心、稳定社会的一项极其重要工作。尽管建区以来我区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随军家属就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的改革和企业的改制,随军家属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把这项工作做好,推动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找文章到☆-cnwmz.com(https://)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目前驻军随军家属未就业情况
据调查,截止2004年5月底,驻路部队随军家属尚未就业的共有116人。按部队隶属关系划分,92095部队105人、区人武部4人、边防大队4人、消防大队1人、预备役营2人;按职别划分,飞行员家属8人、副团职干部家属18人,随军满5年的营职干部家属18人,随军不满5年的营职干部随军家属72人;按随军家属文化程度划分,本科文化3人、大专文化23人、中专或高中文化80人、初中文化10人,分别占2.6%、19.8、69和8.6。其中有一技之长的25人,占21.6%,随军前有工作单位的14人,占12.1,已办理生活困难补助金的86人,占74.1。
二、随军家属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军家属就业不可避免地受到改革带来的影响。究其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改革、企业改制,使随军家属的就业机会变少。主要表现为:一是路桥是新建区,行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少于台州其它县(市、区)。机构改革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精减缩编,产生了大量的富余人员;二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区大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使一大批职工下岗。处于饱和状态下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仅有的6家国有企业(百货、商城、自来水、污水处理、运输公司等),每年还要接收安置一批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加上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待岗,各单位很难腾出岗位来接收安置随军家属就业。
2、用工制度的改变,使随军家属就业渠道变窄。主要表现为: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用人招工实行公开考试,政府无法下达指令性分配任务;二是企业改制后实行自我发展、自主经营,依据生产经营规模来确定员工人数,并从劳务、人才市场选聘员工,实行全员合同制、聘任制或股份制,给随军家属求职谋业增加了难度。
3、落后的就业观念和较低的竞争能力,制约了随军家属的就业空间。主要表现为:一是择业要求高。大部分随军家属择业定位在效益好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环境舒适的部门、劳动强度轻松的工作岗位。就业观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二是竞争能力弱。从调查情况看,多数随军家属来自农村或经济不发达地区,认为到民营企业是为别人打工,依靠政府就业,找个固定工作才是“铁饭碗”,而没有考虑自身文化程度低、年龄大,没有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达不到市场需要。三是竞争意识和勇气不够。从调查情况看,三分之一以上的随军家属具有大中专文化,但她们一方面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进入劳务
4、就业与接收就业两者之间熟悉上的偏差,使随军家属安置工作难度增大。一方面,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生产和效益上,从本单位实际需要出发招聘人员,招工标准定在大专以上专业人才或体力劳动人员,而忽视了社会效益,不少单位拥军优属意识淡薄,认为接收随军家属增加单位负担,在工种、岗位的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