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业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支撑力量,[找文章到☆-cnwmz.com(https://)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加快棉花产业发展对维护广大农民利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实现我县农村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棉花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我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45家,其中棉纺企业6家,预计年产值近4亿元,棉花生产、营销和加工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我县棉花产业发展现状是:
——面积逐年扩大,农民增收明显。棉花是我县种植业中经济效益较高的大宗作物,2006年种植面积10.8万亩,占农田种植总面积的32,是2002年4.2万亩的2.57倍。其中铜闸、运漕两地种植面积达7.5万亩,占全县种植总面积的70。据了解,棉花是我县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县棉田平均亩产籽棉230公斤左右,按目前棉花收购价2.55元/斤计算,亩产值1170元,每亩纯收入比水稻增收近500元。经测算,在运漕、铜闸等镇,农民从棉田获得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
——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棉花市场蓬勃发展。目前,我县45家加工企业年加工籽棉10万吨,年产值4亿元,棉花经纪人4000多人,他们的足迹到了新疆、山东、河南等多个省市,年采购籽棉5万吨。每到棉花收购季节,从外地调进的棉花车辆络绎不绝,交易市场火爆。随着棉花市场的蓬勃发展,棉花企业税收已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仅2005年,运漕镇棉花加工企业就实现税收200多万元,棉花产业实现“农民增收、经销赚钱、企业发展、政府增税”的“四赢”局面。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链初具雏形。从1995年___创办首家棉花企业(裕丰轧花厂)以来,经过10年发展,棉花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2005年已发展到53家,其中还新上了6家棉纺企业,实现了从轧花到棉纺的跨越。振华棉业于2005年投资1200万元新上了气流纺生产线,佳诚纺织投资2000万元建成环绽纺生产线,实现了从轧花到纺织的产业升级。振华棉业2004年、2005年分别实现产值3200万元、4200万元,今年有望达到5000万元,并跻身于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裕丰棉业、佳诚纺织也都跻身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这批骨干企业的生产治理水平逐步提高,经营趋于理性,如振华棉业在今年开秤收购价格较高的情况下推迟收购,待价格跌至2.6元/斤再行收购,较好地控制了生产成本,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企业目前的治理技术骨干都为市内本行业内的精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县棉花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长期存在并且日趋加重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认真研究。
从棉花种植情况来看,规模小、棉种杂、质量低。我县棉花种植都是由小农生产为主,一家一户只有几亩地,生产规模小,种植零散,形不成规模。同时,棉种市场混乱、棉花品质不高。目前我县棉种市场品种繁杂,棉种价格每斤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造成质量差异很大。加之我县众多棉花企业在收购季节纷纷抢购,忽视对收购棉花的质量要求,甚至出现混装、混级、优劣参半,造成收购的棉花品质不高,也很难生产出上等级的皮棉。
从棉花加工情况来看,企业多、规模小、治理水平低。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39家,年加工皮棉可达150万担,可实际只能加工40—50万担,仅占加工能力的30。由于僧多粥少,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