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源建设中存问题及发展思路
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四、————市财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促进经济。财源建设情况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因此财源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效益增加、财政增收。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继续坚持财政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建设步伐,巩固壮大主导财源
据统计,2004年我市煤炭、电力、钢材提供的增值税占全市增值税74.88。这既看出工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说明我市产业结构单一,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差。发展工业,壮大主导财源的当务之急是:
1、做大煤电产业,推进主导产业结构调整。立足煤、电大项目,进一步壮大煤炭、电力、钢材、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重点围绕“煤—焦—煤化工、煤—电—高载能”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优势产业,优势原材料的作用,走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把我市建成西部的能源化工基地,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在合理有序发展煤电大项目的同时积极促进交通运输、建筑建材、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协调发展,扩大和培植新的财源。
2、搞活国有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财源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经济效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切实帮助大中型企业作好电力、煤炭、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协调和服务,支持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企业改制,提高其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加快企业的发展。鼓励中小企业通过改制、改组、联合、兼并,盘活资产,焕发生气。发展壮大非公经济,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使之成为工业经济的新生力量。
3、积极发展新兴加工业。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其加工制造业“西移”的机会,结合我市特色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竞争能力强的新工业,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农业基础,积极发展特色财源
1、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加大农业投入,从土地出让金划出不低于15的土地开发资金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整理,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工代赈、退耕还林等项目,集中使用农业资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因地制宜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实际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调整农、林、牧、渔结构,发展收入弹性大,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产业,稳定农业基础。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初级农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既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又有利于开发市场,提高农业竞争力。要在政策、资金上培植有特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农产品加工企业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如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核桃乳、姜茶、土豆系列副食品加工。
3、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向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格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基础财源。
4、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小城镇作为农村各生产要素的聚集地,能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只有加速乡镇企业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才能繁荣农村经济,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5、充
问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