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源结构不合理。钢材、煤炭,电力一直是我市的支柱财源,各级党政部门把扶持壮大钢材、煤炭,电力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了大量社会,也带动了全市经济、财政较快发展,但由于基础产业易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企业效益和政府税收波动起伏较大,财政收入存在很大的风险。
第二,资源优势还没有最大化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多方面的资源。如丰富的煤炭和煤气资源;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通讯方便;气候独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上述方面是今后————市经济和财政发展的潜力所在。
第三,各级各部门“生财”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对财政支出中要确保和兜底的项目、对象、标准在不断地扩大、提高,并且都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但对财政收入却没有类似的法规、政策加以强化。
第四,现行的财政体制对地方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激励作用有待加强。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后,中心对财权的集中力度进一步加大。2000年,————市上划中心和省级的收入共37605万元,到2004年,我市上划中心和省级的收入已达到107984万元,绝对额增加70379万元,同比增长187.15。
三、处理好财源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第一,财源建设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市是一个以煤炭、电力、建材、钢铁为主导产业的重工业基地,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二产中,主要以能源、原材料的开发、生产及初级加工为主,产业链较短。2000年以来,农业的产值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虽在逐步下滑,仍然达到11左右。工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稳定上升,但畸重畸轻的格局仍然存在,工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市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铁路、公路主干线基本形成网络,推动了人流、物流、金融、信息及其他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三产是今后经济财政发展的潜力所在。
第二,财源建设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目前,我市经济仍较落后,总量小、积累能力弱,短期内做大经济、提升自身财力是当务之急。招商引资和审批项目时,应处理好财源建设中长期发展和短期赢利的关系,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充分估价资源和环境成本,不能盲目追求持续的发展而不顾眼前经济的需要,也不能光顾着眼前的利益而忽视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在保证我市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行财源建设的规划,找到最佳结合点,要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引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与企业。
第三,处理好支柱财源和后续财源的更替。————市已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重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煤、电工业产值在我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作为支柱产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电工业仍将充当全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支撑。————市经济要起飞,必须依托其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煤电工业,尽快增加发展资金积累,为我市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换代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各县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及区位、环境、资金条件,因地制宜的加快特色经济发展,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建立起财源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我市各县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四,处理好财源建设与“三农问题”的关系。我市农村经济还十分落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城乡间发展差距较大,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突出。我们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稳定农业基础,按照中心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在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财源建设中,大力促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