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xx县逐步加大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力度,撤并小村、小组建制,合理调整基层行政区划布局,以降低行政成本、方便为民服务。目前,全县村级组织已基本步入正常运转轨道。
一、县情及村级组织运转现状
我县面积2627平方公里,常驻人口77449户、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1100人)。全县12个乡镇,设190个行政村(其中千人以上规模村90个)、4个城镇居委会、1181个村民小组。现任村干部正职418名、副职189名;共有任职五年以上离职村干部1094名。
村干部职数设置,原则上小村为两正一副、千人以上的村为两正两副。有个特殊情况就是,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有38名原任主要村干部在撤并村组后担任副职仍然享受正职待遇。为降低村级理财负担、提高行政效能,提倡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有村干部所在的组原则上由村干部兼任组长,但须经民主选举方可任职;妇联主任、共青团支书、民兵连长、治保主任、调解委员会主任职务一般都由村组干部兼任。
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我县于2003年正式施行“村财村用乡代管”村级财务管理体制,各乡镇成立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对所辖行政村财务全部实行集中核算。根据村别建制大小分类,制定了统一的定额补贴标准及具体管理办法。村级经费补助标准为2万元/年·村,县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把专款划拨到乡镇,再由乡镇财政所划拨到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干部补贴部分按乡镇考核结果如数结算;同时规定村级一律取消招待费,办公经费实行限额控制,集体资金订购报刊费用不得超过500元。在认真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各项财务公开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同时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加强民主监督,使村级财务管理趋于规范化、制度化。
二、目前村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各项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稳步推进,村一级的基层政权建设还有很多方面正处在探索研究之中,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
1、村级经费标准偏低。由于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具备村办企业条件的很少,普遍缺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村级经费全部依靠上级补助。按目前执行的2万元补助标准核算,除办公经费、两防人员、群团调解及其他组织正常支出之外,正职补助每年也不足4000元。随着市场物价上涨,与其他从事个体经济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相比,这点收入在农村家庭费用中几乎是杯水车薪。在现行诸多惠农政策大力实施的前提下,难怪有一种调侃说法:“村干部、组干部,不如五保户。”
2、村干部缺乏养老保障。可以说,能够撑持一方村级政务的,绝大多数都是乡镇党委政府信任的、当地群众信赖的能人、强者,为了这份信任和信赖以及个人的理想抱负,他们需要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之中,几乎没有时间处理家务私事。但他们不是每个人在任时都是家庭收入丰盈、子女教育成功,一旦年老体衰、离职退位,家庭收支、社会交往等矛盾迅速显露出来。部分子女远离身边的老村干部,实在是无依无靠、衣食起居都成困难。由上级出台统一政策、把村干部纳入养老统筹范畴,势在必行。
3、报酬考核机制不配套。调查表明,村干部个人补助部分,基本都是全额预算到人头、分季兑现到手中,只有部分乡镇对干部补助提取10%纳入年终考核兑现。村干部报酬的这种使用管理机制,体现不出工作任务大小、难易程度、效果显微的区别,奖优罚劣、提效促廉的考核激励措施明显缺失,与当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