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章》和中央规定,坚持通过议大事、把方向,用干部、育人才,造舆论、做保证等环节,来实现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中组部部长hgq在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发挥好“五个作用”,即要发挥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以及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保证作用,对党员经营管理者以及其他人员遵纪守法的监督作用,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的支持作用,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参与作用,对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作用。
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最关键的是把握好两条: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把握好用人导向和选人用人标准,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和管理岗位上来。二是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公司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议大事、谋全局、把方向,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带有根本性、方向性、长远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决策。
(三)坚持以创建和谐企业为主线,促进公司和谐发展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老子崇尚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孟子憧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谐观念从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把“和谐”作为哲学的根本范畴,柏拉图阐述了“公正即和谐”的观点,提出“理想国”的构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世界的同时,提出消除阶级、城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三大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的设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与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宏观与微观紧密相连的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每个微观主体的内部和谐,也需要宏观层面各个主体之间的和谐。
省公司党组对创建和谐企业工作高度重视,经多次讨论研究,印发了《×××电力公司党组关于创建和谐企业的实施意见》的公司党组1号文件。各单位党委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践,认真贯彻好、落实好。通过和谐企业创建,全面提高公司的安全稳定水平、管理现代化水平、优质服务水平、队伍建设水平,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和谐企业。
(四)坚持服务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
政工工作要始终坚持“服务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中心工作、重点任务、核心业务开展工作,不能就政工抓政工,不能形成“两张皮”。否则就背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开展不起来。要积极探索政工工作有效融入企业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业务工作和政工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要从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细化措施等方面入手,以“大政工、大宣教、大监督”的工作格局,“保证企业平安和谐、保证企业目标实现、保证企业创新发展”。
构建“大政工、大宣教、大监督”格局,要善于从全局的视野、系统的角度,运用联系的观点、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明确措施、推进工作。关键是要把握五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