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我们始终重视财政管理的效益导向,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整合财政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受体制惯性和利益阻力的影响,改革还不到位。一是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还不完善。目前只在一般预算资金整合方面有了比较明显进展,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等资金整合尚未取得实质进展,财政资金层层分割、使用分散问题仍然存在。二是预算项目库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项目论证、遴选、确定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滚动预算实施范围还比较小,绩效评价还不深入,效果还不显著。四是财政监督机制还不完善。财政资金使用中的挤占挪用、挥霍浪费现象仍然存在,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体现科学发展成果的民心工程有待进一步加大投入。这些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大了对农业、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领域的投入,财政支出取向和结构向民心工程倾斜。但是由于受财力制约、受财政分配固化利益格局的影响,一些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好。比如,农业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还较落后,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条件与城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农村和城市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节能减排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等。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但也为加大财政投入提出了迫切要求。
(五)实现科学发展的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年来,我们把机关建设、队伍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作为保障财政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下大气力抓在手上,使全省财政系统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在行风评比、机关效能评比中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但是仍存有差距,主要是:有些干部主动创新意识不强,仍然靠惯性思维工作;有些干部全局观念不强,缺乏从经济发展全局谋划财政工作的意识;有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不强,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还不高;有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与财政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继续抓出成效。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方面原因,也有主观方面原因。
从客观上看,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改革中的问题,解决得不彻底、不到位是客观条件所限。这些年来,我省财政改革是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为全国财政改革探索出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但受全国财政改革总体进程和其他方面配套改革的制约,不可能走的过快、超越过多,只能适度超前、稳步推进,改革到位还有一个过程。
从主观上看,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强,还没有完全摆布好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平时忙具体业务工作多,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少,政治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二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不强,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作用的认识不深刻,还不能自觉从科学发展观高度去认识和把握财政工作。三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与财政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相比,与财政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要求相比,与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形势相比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财政改革的推进、财政难题的破解。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始终坚持以深化财政改革为主旋律,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不断健全财政职能、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财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作用。
(一)进一步深化财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