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现行政策支持的专业、方向的发展,也要兼顾高等教育中基础理论的研究发展;既要顾及理工科的发展,也要兼顾人文科学的发展;既要顾及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也要兼顾新型学科的发展;既要顾及国家直属高校的发展,也要兼顾地方院校的发展;既要顾及公立高校的发展,也要兼顾民办高校的发展。
二、经济危机下,运用科学发展观,谈大学生、研究生就业
胡锦涛主席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于高校来说其最本质的核心也是学生,是人。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但20**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20**年底,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0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2.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的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二)建议
面对这种经济形式,大学生、研究生毕业生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一方面要充满自信,充分相信自己;另一方面,也不能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盲目自大。
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找准自己的求职定位,不要乱投简历,否则不仅不能给自己增加什么求职经验,反而会让自己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其次,要尽量寻找“盟友”,能够在心情低落时尽早将自己的“郁结”疏导出去,恢复自己的信心。应届毕业生切忌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当然,毕业生还需要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业余时间多“充电”为找工作添砖加瓦,多多向身边的前辈学习,多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竞争力。
最后,应届毕业生需要对应聘的部门及地区进行分析、筛选。对于那些在经济动荡时受影响较为突出的地区和企业经营压力下容易被裁减的部门,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都要有所顾及。至于面对应聘地区的筛选,则要使自己的简历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