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玉树大地震震动中国;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围绕玉树特大地震展开的这场气壮山河的救灾实践,喷吐出无比炽热的人间大爱,迸发出世所罕见的民族真情,映照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力量,诠释出新时期中华民族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在这场斗争中,中华民族又经受住了一场严峻的考验;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五千年沧海桑田的历史,始终坚守着、积存着、传承着一种百折不挠、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始终体现着、印证着、弘扬着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始终贯穿着一根压不弯的民族脊梁;抗震救灾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强调,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抗震救灾精神多方面内涵聚拢起来,其深邃的实质在于鲜明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救灾实践所锻造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抗震救灾精神,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弥久愈坚,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成为我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抗震救灾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今后的任务更艰巨、更繁重等,具体材料详见:
半个月前,玉树大地震震动中国:山崩地裂,江河痉挛,物毁人亡。这些日子以来,中国抗震救灾震撼世界:全民奋战,众志成城,自强不息。
玉树作证: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实践,砥砺了五千年不屈不挠的炎黄子孙的铮铮铁骨,熔铸了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抗震救灾精神,锻造了伟大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不朽丰碑!
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强调,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
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与天灾人祸的抗争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遭遇过多次大的自然灾害。从**年的邢台抗震救灾到**年唐山抗震救灾,从**年大兴安岭扑救森林大火到**年三江抗洪抢险,从**年抗击“非典”到**年的汶川大地震,从去年的h1n1到今年的大旱和玉树大地震,一次次自然灾难的严峻考验,一场场人间真情的集中倾注,凝结了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奠定了我们今天战胜特大地震灾害的意志力基石。
围绕玉树特大地震展开的这场气壮山河的救灾实践,喷吐出无比炽热的人间大爱,迸发出世所罕见的民族真情,映照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力量,诠释出新时期中华民族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当灾难突然降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紧急号令,主题只有一个:“第一位是救人”,“救人是重中之重”,“一线希望,百倍努力”!旋即,国之重器,云集灾区;国之精锐,拯救斯民。截至**月**日,各路救援大军累计解救和转移**人,各级政府投入抗震救灾资金**亿元,接收国内外各界捐赠款物**亿元,调运救灾帐篷**万顶,调运过渡安置房**套。以人为本,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核”。抗震救灾的一切力量,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行动。从拯救生命到伤员医治、群众安置、灾区重建,党和政府一系列有效措施,始终彰显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