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思想汇报 >> 正文
公司共青团政治素质提高汇报

觉行动,促进了单位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我们团青年在公司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自觉投身客运工作之中,为公司各项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出力流汗。黄金周期间(9月28日至10月7日)工10天,我站运送旅客量为418,541人次,发班数为19,880个班次,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了14.38%和11.10%,再一次显示我站有能力输送大量旅客,站场能适应高峰发班的需求,树立了客运的新品牌。

  (3)组织团员青年参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共青团新天威团总支充分发挥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引导团员青年努力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企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团员青年,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团员青年,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团员青年,丰富团员青年的精神世界,增强团员青年的精神力量,促进广大团员青年全面发展。https://

  三、占领青年活动阵地,发挥团总支战斗堡垒作用。

  (1)着力深化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和创新型青年岗位能手的培养工作。青年是企业的未来,是企业的希望。“服务企业、服务青年”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企业共青团得以生存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结合青年的思想、工作、生活的特点,开展“两创”岗位建功活动。“两创”即:争创“青年文明号”和“巾帼文明岗”。我们在站场设立“青年文明号”便民服务台,发放“青年文明号”服务卡,为司乘人员提供报纸、地图、药品、热水等。青年文明号岗组把“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一流、人才一流”作为目标,以“热情、文明、优质、高效”的服务,创造了成绩,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受到了广大顾客的热情称赞,促进岗位创优,行业进步,赢得了领导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真正树立起了新时期广州交通客运行业的良好形象2)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适时开展公益性活动,扩大新天威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在今年,我们以服务春运为切入点,共同打造广东的“和谐春运”。 年春运,在乘着广州地铁三号线开通之际,公司团总支在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在车站范围内开展“青年志愿者在春运中闪光”的大型志愿活动。志愿内容主要包括:对地铁各出入口、各交叉路口及主要的交通路段广泛深入开展导乘、助残、帮老等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志愿服务,共做好事60多宗;许多受助的乘客都表示:天河客运站目前的交通状况好转了,同时,对青年志愿者们利用休息时间对乘客给予帮助,表示非常赞同和支持。同时,我们还根据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要求,要主动承担起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的责任,并宣传和带动身边的职工响应公司的号召,推动公司循环经济的发展和节约环保建设的步伐。

  (3)积极与社区开展各

  种活动,扩大新天威共青团的影响力。在今年上半年的工作中,新天威团总支与元岗村共同举办了“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交通文明文化宣传”、“和谐元岗群英文化艺术节”、“天河区义务禁毒宣传员”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我站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团员青年的交际面,树立了天河站良好的社会形象。

  青年人是最富有创造热情、拥有最新知识的群体,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时代呼唤着我们振奋精神,奋勇前进。让我们在集团团委和公司和党支部的领导下,继续努力秉承新天威精神,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税务局思想教育评价汇报
       干部党性修养汇报
       学校领导党性分析汇报
       编委办思想教育报告
       残联基础建设思想汇报
       县委思想政治年终汇报
       党员老师思想报告
       学习优秀事迹思想报告
       有关医务者入党思想总结
       新学期学生入党思想小结
     
    学校校长培训总结
    县房管部门上年回顾
    区林业局解放思想整改措施
    副市长春运会议讲话
    乡党政领导信访接待制度
    200年7月党课辅导材料
    主题班会活动简案
    解放思想大讨论整改措施公示
    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意见
    掌上卡拉ok机营销策划
    党委融资公司检查工作方案
    公司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贡茶食品公司的调查报告
    电力公司人事部工作总结
    公司网管机构工作总结
    煤矿公司文化工作总结
    公司技术和经济情报保密协议
    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协
    公司中层治理干部转正量化标
    公司高层治理人员转正量化标
    思想汇报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