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图》。我市原创歌舞剧《清明上河图》从公演以来,受到专家、领导、观众的好评。为使该剧进入市场运作,由我局与市文化局牵头,中远娱乐有限公司投资运作,市歌舞剧院、歌舞剧院参与,共同打造青春版歌舞剧《清明上河图》。编剧、导演、音乐统筹及部分舞蹈、角色、杂技、木偶等演员来自我市,其他舞蹈演员来自。从做案头工作到剧本修改,从排练到演出历时7个多月,往返郑汴之间无数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11月26日-28日在新建成的东京艺术中心汇报演出。清新的线条、精练的结构、轻灵的舞美、好看的画面让观众耳目一新,得到了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正在与各方演出商接洽,为该剧的市场化运作奠定基础。
㈡举办摄影作品联展
由我局与市文化局主办,市群艺馆与市群艺馆承办的“摄影作品联展”于12月19日在博物馆开幕,两地参展作品279幅,其中占193幅。此项活动让两地市老百姓进一步了解了对方的城市发展面貌,生活情态及经济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两市文化交流。元月6日此活动在举办。
㈢筹备两市书画联展
由市文化局、市文化局主办,市书画院、美术馆共同承办的两市书画院书画作品联展,拟在初举办,目前两市的筹备工作顺利进行,征稿工作接近尾声。
㈣艺术创作与生产。
经过有关人士的反复论证、讨论、创作出反映宋文化特色的舞蹈演出脚本《宋韵千年》。
为迎接省戏剧大赛,根据我市“当代愚公”李公涛的真实故事创作的大型现代豫剧《文化愚公》已基本定稿。
修改原创歌舞剧《清明上河图》为青春版,该剧已演出。
恢复移植豫剧《玉桃恨》、《花花娘》、《姐妹易嫁》;创新杂技节目《绸吊》、《五人柔术》等。
四、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加大宣传力度,扩展传统文化影响力
㈠组织申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我市镇木版年画老艺人郭太运榜上有名。
㈡组织申报了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我市省级“非遗”名录官瓷、汴绣、汴梁灯笼张等11项申报了国家级第二批“非遗”名录。目前,材料已报国家待批。
㈢组织申报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我市申报了13项省级名录的17位代表性传承人,待省批。
㈣制定下发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举办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班,目前全市普查工作已全面展开。
㈤起草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暂行办法》、《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实施意见》。目前已与市政府法规科接洽,对文字进行了部分修改和调整,待市委常委会通过后颁发,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命名工作暂时无法进行。
㈥今年上半年《日报》以整版篇幅宣传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申报情况。市政协委员对“非遗”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市人大以议案形式对政府如何推进“非遗”工作进行督导,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极大地促进了“非遗”工作的进展和影响力。
㈦我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有限公司,菊会期间组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活动。对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进行了走向市场的偿试。
五、配合全市15件实事,督导馆、站基础建设,促进农村文化繁荣。积极推动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为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配合全市15件实事的落实,积极督导各县文化(图书)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