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依照县委安排,我由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委政研室主任调任肖家乡党委书记。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紧紧围绕富民强乡的目标,立足岗位,扎实工作,突出抓重点、攻难点、创特色,全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乡党委、政府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红旗单位”,并荣获省、市、县表彰奖励45次,我本人也多次被授予各类荣誉称号。现将两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以学习为根本,不断增强综合素质,着力提升执政能力
一是突出学习重点。重点学习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党务政务、农业农村等知识,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丰富的知识提升能力。特别是突出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创新理论的学习,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始终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
二是改进学习方法。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定期培训与经常学习相结合,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不断拓展学习途径,切实增强学习效果。特别是年上半年参加全市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以后,自身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三是坚持学以致用。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的运用,注重规律的把握,注重现实的研究,注重实践的探索,真正做到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坚持以发展为目标,牢牢把握战略重点,全力加快富民强乡
一是确立思路谋发展。到肖家乡工作后,我集中一段时间,深入全乡9个村和七站八所、厂矿企业、学校,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肖家实际,提出了“三个基地、两个率先”的发展思路,即:建设最大的楠竹生产基地,重要的乡镇企业基地,独特的休闲旅游基地;率先实现富民强乡,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实践证明,这一发展思路,符合肖家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是壮大产业抓发展。肖家乡楠竹资源丰富,总面积达6万余亩,人均7亩左右。同时,境内草地资源丰富,极适合发展草食动物。因此,我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楠竹产业和畜牧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来抓。楠竹产业方面,以低产改造、提质增效为目标,按照“一年搞试点,二年办样板,三年抓推广,五年见成效”的思路,借鉴浙江、福建等地的经验,年在全县率先启动了200亩楠竹低改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全乡9个村拟各创办一块面积500亩以上的楠竹低改样板林,坡脚村重点抓好县里确定的1000亩楠竹低改示范林,以推动我乡楠竹产业蓬勃发展。畜牧业开发方面,按照“政府引导,突出特色,大户带动,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以发展山羊、肉牛、生猪、家禽为重点,着力扶持一批养殖大户,以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东岳村村民梁庄凤,投资50余万元,办起了全市规模最大的山羊养殖基地,年出栏山羊500只左右;王家村村民程彪等4人,投资100余万元,办起了全县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年出栏肉牛300余头。另外,楼脚村梁智辉的生猪养殖基地、东岳村梁广的土鸡养殖基地,其规模均居全县前列。肖家乡的农业产业开发,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年2月2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张春贤深入肖家乡坡脚村调研楠竹开发和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年4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庞道沐一行,专程到肖家乡东岳村考察山羊生产。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4210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2倍。同时,以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为重点,狠抓了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