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述职报告 >> 正文
乡镇副级领导述职报告

务中心村集中区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近年来,通过土管、规划、城建部门联合办公、联合管理、规范运作,以镇区为依托,建成了大别山林特产品市场镇区新亮点,以原小乡政府所在地为依托,建成了新农村式卫星城新格局。

四是工业交通线方面,在工业和招商引资工作方面,在主要领导和其他领导的重视支持下,

一是抓了3个规模工业企业的规范和升级,

二是抓了创税型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三是抓了大别山林特产品市场建设,

四是抓了电力网络的改造与优化。

在交通工作方面,主要抓了“两路”和“一渡口”的建设工作。“两路”:

一是协作党委政府抓了县道“麻张”线三河段改造工程,完成了“闫三”线县道14公里的硬化工程,“三张”线县道改造工程基础工作已完成,改造工程在7月初将正式启动;

二是协作党委政府抓了通村公路建设,去年硬化了通村公路66.15公里(去年我休息了半年,工作主要是胡委员和何主席做的)。渡口建设,全面取缔了木船,建立了渡口管理员安全管理制度,在其它安全工作方面,建立了学校安全、企业安全和道路安全等多项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在管片方面,我兼任中心村总支书记,本片工作在抓日常性工作基础上主要抓了4个工作重点:

一是抓了全片基层党组织“五型五强”党建工作,以示范村带动全片党建工作,以领导干部住点村督促全片党建工作,基层组织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二是抓了全片的计划生育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全面三查、和重抓手术等手段,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
成效;

三是抓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协作镇政府突出抓了镇区、这个连片大板块,重点抓了万寿集整垸搬迁集中建新农村这个示范点;

四是抓了全镇突击性工作取缔河道采砂船只行动,村、小河沟村、万寿集村河道内的采砂船全部起岸,船体全部割穿,园满完成了这次艰巨任务。在住点村工作方面简单总结是:硬件工作红红火火,计划生育工作如履薄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到镇上访时有发生。学校住点方面,引进了爱心人士何先生,捐资建校资金40万元。

三、以团结共事为第一准则,定位自己的肋手职责。

建设一个威性高、人气旺的强班子是我们班子成员的共同责任。在如何当好助手上,我尽心尽力维护班子和班长的威性,力求做到“五不”:尽职不越权,献策不吊歪,帮忙不添乱,填缺不诿过,补台不拆台,我经常告诫自己,要补好台、定好位,从“缺位”的地方“补位”,从“越位”的地方“回位”,从“错位”的地方“归位”,从“偏位”的地方“正位”。在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方面,自己平时比较注重党性修养,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自觉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经常要求自己,生活上要知足,学习上要知不足,工作上要不知足,力求做一个同志们信赖的人。

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学习深度仍然不够。不读报纸,不看杂志,报刊杂志未“开折”就当废报纸卖了,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特别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m5z三河口镇人民政府

2、工作布置多跟踪检查少。我主管的工作比较多,我总是把它分散给其他分管领导去办,把它分配给所管相关部门去办,总是认为工作分配下去了就了事,没有跟踪督办,有时有些工作造成虎头蛇尾。m5z三河口镇人民政府

3、深入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小学副级领导述职报告
       中学副级领导述职报告
       退休教师述职报告
       外语核心组领导述职报告
       会计专业教师述职报告
       乡村文化站领导述职报告
       房地产营销人员述职报告
       学院班主任述职报告
       百货商厦领导述职报告
       医院采购部门职工述职报告
     
    申报高级职称业务报告
    企业改革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乡镇企业局副局长第三季度乡镇企…
    常务副县长地税会议讲话
    建设团结干事型领导班子发言提纲
    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结束时讲话
    建筑施工职称评定交流材料
    学校领导开学典礼会上讲话
    收费站春运安全总结
    教师畅谈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当好乡镇换届三员工作意见
    乡镇创先争优工作方案
    做好乡镇劳务工作安排意见
    乡镇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方案
    乡镇一季度工作汇报
    成立乡镇气象站实施工作意见
    乡镇目前重点工作报告
    乡镇食品药品工作人员管理办
    乡镇计生办财务管理工作意见
    乡镇国土体改实施工作意见
    述职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