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乡各族党员干部余人两次下到各村对户进行了劳动帮扶。重点抓好村庭院经济,使该村基本上形成了“家家养禽,户户种菜”的良好局面,同时还利用村的全部剩余劳动力,积极参与庭院经济建设,并且辐射到周边个村队发展庭院经济。目前,村基本上达到了“夏天基本不买菜,冬天基本不买肉”,仅此一项就可以实现村人均增收元。
(四)加强引导,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劳务经济。
积极采取措施,教育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成立劳务输出协会,结合“科技之冬”、“科技之夏”、“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积极培育新型农民,组织农民进行泥瓦匠、服务员、刺绣等专业培训;鼓励农民务工经商。目前,已有258人在建筑工地务工,430人进入砖厂、矿厂和厂务工,406人外出务工,851人在县城或外地从事运输、个体、餐饮等服务行业。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乡群众外出打工挣钱的意识明显增强,数量也不断增加,仅此一项将实现人均增收180元,部分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还发展起农家乐。现在走进村里的大街小巷一片忙碌的景象,扎堆闲聊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
(五)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造村容村貌,建设村风文明新农村。
一是新农村建设初显雏形。年投资15万元对村主要道路全部进行了修整,共铺设沙石路面3.5公里,铺设水泥路面2.5公里,村内基本实现道路柏油化;规范街道建设;投资3万元在村道路两旁安装了精美的铁艺栏杆,使村内街道进一步得到了美化;二是加大道路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年至年,共投入资金20万元,机关党员干部投工投劳400余人次,在村内4条主要街道铺设了全长为3.5公里的沙石路面。投入3万元修建了引水渠1.5公里,并将水引进各家庭院,方便了庭院经济作物浇灌;三是推广农村沼气和改厕建设。村68%的住户已建沼气池,改造厕所40座,进一步完善了供水系统。经过上述建设,村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投入4.2万元在村内四条主要街道种植623棵苹果树和340棵圆冠榆树,并对街道两旁种植了草坪实现了绿化,绿化面积达到了12000平方米。投入10万元为村内中心街道铺设路沿石1.5公里,修建涵管一座。投入2.5万元在村口修建小型花园一座,并投入资金25500元修建了篮球场,购买了服装道具等;四是加大乡村阵地建设,争取重建村办公陈地资金6万元,乡村自筹5万元资金,在村新建一个占地164平方米的办公阵地。另外,加强了村、村、村办公室的建设,改变了我乡村级办公阵地陈旧,年久失修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