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国内外金融、经济形势下, 中国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和研究人民币区域化问题, 并为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创造有利条件。 据此, 需要解决以下五个现实问题:一是要清晰定位人民币区域化及其现实目标;二是人民币区域化还要提升和充分发挥我国香港地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尽快研究、制定与人民币区域化相适应的外汇管理办法;四是加快推进中资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五是加强对跨境人民币流动监测,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在目前国内外金融、经济形势下, 中国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和研究人民币区域化问题。 当前问题的关键是, 我们要为人民币区域化创造一个便利的应用环境, 这包括人民币的发行、流通和清算等。 据此, 笔者认为, 我们需要尽快研究和解决以下五大问题。
第一, 要清晰定位人民币区域化及其现实目标。 首先, 人民币区域化并不是指亚洲货币一体化, 或言中国谋求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货币。 目前, 亚洲货币一体化仍停留在制度设计的设想和探讨阶段上, 但鉴于亚洲国家的政治意愿、经济及文化等现实条件, 以及欧元面临严峻挑战, 区域货币一体化模式是否可行, 一直受到各方的质疑。
其次,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阶段目标不是要成为亚洲区域货币或世界货币。 就目前而言, 这只能是我们单方面的意愿, 先不说亚洲国家是否愿意接受, 单就中国的经济、金融制度和社会条件能否满足人民币作为亚洲区域货币的需要, 也是一个值得存疑的现实问题。
目前, 人民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多极化中的一员似乎还不太现实, 这一过程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况且, 即便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多极化中的一员, 也不会像美国那样能取得铸币税等好处, 但却要尽到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这需要由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强大的综合实力作为支撑才行, 目前中国离这一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反, 过分地渲染或误导人民币作为世界货币的目标, 只可能会引致人民币区域化的努力陷入歧途, 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更警惕或打压中国经济的崛起, 如设置障碍和压制我们, 并过早地向中国提出我们无力承担的政治和经济责任, 从而有可能会拖垮我们。
再次, 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一个概念。 世界上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有很多(如港币), 但真正能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化货币并不多, 能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更是屈指可数。 人民币一旦实现可自由兑换, 国门势必将完全打开, 国际游资可自由出入, 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 在企业和国民缺乏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能力的情况下, 我们是否还能像现在那样躲过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在目前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的条件下, 人民币区域化要研究如何实现人民币在亚洲区域或部分发展中国家之间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和部分的储备货币, 以减少国际贸易的结算风险, 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 以及提高国家主体的金融安全系数。
需要强调的是, 我们必须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扎实地推进人民币区域化。 目前的任务是鼓励在贸易和投资中广泛采用人民币计价, 再推进人民币作为区域内的主要结算货币, 并逐步推进人民币作为国际债券的计价货币, 从而为实现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功能创造市场条件, 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