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向国内的渗透,对于国内品牌来说是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绝佳机遇。值得欣慰的是,我国不少服装企业在境外市场也建立了信息中心:“庄吉”在意大利米兰有设计工作室,把世界男装的最新理念传输过来;“高邦”在香港建立了设计室,迅速吸收西方服饰的流行资讯和养分,从而在面料开发、制作工艺等方面与世界同步。来自意大利、法国的设计师,成为温州品牌设计的“外援”。“报喜鸟”和“庄吉”都不惜重金分别聘请了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安东尼奥和毛里奇奥·巴达萨里为首席设计师,使产品更具时尚感,使品牌更具国际化。
一项涉及数十万上海市民的调研结果显示,上海消费者最喜欢的十大品牌服装中纯内资性的品牌仅占3个。作为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制造能力没有孕育出一个世界级的服装品牌,反倒是人口不怎么多的意大利、法国、英国和美国等造就了许多世界著名的服装品牌,比如:宝姿、ysl、 e sprit、范思哲、fo-gal、captaino、elle、playboy、贝纳通等。中国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涌入,国产服装品牌能否继续在中国消费者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问题不 能不令人深思。与中国服装 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相悖的是:中国出口服装中还没有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名牌,服装生产企业大都为别国作“嫁衣 ”,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牌加工占据出口服装总量的一半以上。
统计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中国的服装生产和出口从1994年起位居世界第一,服装产量从1978年的6. 7亿件增长到2000年的116亿件,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近20%的份额,2000年服装出口也达到360亿美元。而欧盟最近公布的一项数字表明: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的纺织服装行业名单中,中国没有一家。中国服装出口占我国外贸出口额超过八分之一,却没有哪家自有品牌出口的额度能占到总出口额的0.5%。通过这些数据,是否可以这样要求我们:在加入wto之后,国外的品牌要进来,我们的品牌要出去,双方都要寻找合作伙伴,通过投资、参股等资本整合方式,形成相互渗透的紧密型联合关系。
目前已进入北京而且被中国人接受的国际服装品牌大致有以下10种:路易威登、卡迪亚、阿玛尼、古琦、夏奈尔、pra-da、克丽丝汀·迪奥、范思哲、fendi和菲拉格慕。据介绍,国际品牌近年仍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北京。王府饭店公关部有关人士透露,仅仅是2002年进入王府的国际品牌就有8家,包括aigner、emmanue lungaro、爱斯卡达运动店、 longchamp、palzileri、布拉达、蒂芬尼以及trussardi ,2003年进入的两家店,分别是来自意大利的米索尼和st.john。这些国际上鼎鼎大名的品牌,进入中国后能否为国内顶级品牌追求者们认可,尚有待时间来验证。事实上,很难有人把世界上的服装顶级品牌归纳出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排序。不同国家对于国际顶级品牌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据专业人士透露,真正现在在国际上流行的是一些新兴的前沿品牌,但这些品牌目前在北京鲜有销售。而绝大多数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后,专卖店内出售的商品与在巴黎、米兰等时装大道出售的同品牌服装不尽相同。在国贸或王府井一些专卖店内,当季的最新款只能在该品牌提供的时装书的彩页上才能看到,因为这些品牌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购买力,提供的价格款式都不一样。就目前情况来看:国际品牌向中国进军,正兵分两路:一路是产品直接打进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