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实验报告 >> 正文
德育改革实验报告

各年级创造性地工作,避免了千人一面、模式单一的格局。德育个性鲜明是为特色之三;“3”项教育目标的《十条规范要求》体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三教结合,共育良才,是为特色之四;“3”项教育目标浅显易懂,《十条规范要求》好记好背,容易操作,是为特色之五。

三、“3+1”德育实践
(一)准备阶段
我们于1995年3月下发《关于开展德育“3+1”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同时配套制定并颁发了《德育量化考评方案》、黎川一中《学生一日常规》,用“千分制”分项、分条量化评估年级德育工作。各年级相应制定了《德育实施方案》《量化考评细则》。

(二)实践过程
1.成立“3+1”德育研究课题组,校长、书记任组长。

2.争取社会各界支持。聘请了三名校外辅导员。参加第四届全国学习科学研讨会。“3+1”德育列入“全国学习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二级子课题”,学校被接纳为“全国学习科学实验学校”。江西省教委、省教科所将“3+1”德育列入江西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项目。

3.年级成立“家长代表委员会”,学校成立“家长学校”,还设立了《家庭———学校联系卡》,定期相互反馈学生情况。

4.开办“星期六学校”,每周星期六下午开设活动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修。

5.列出量表进行学情调查。分析原始资料,分类、归纳、总结。

6.通过对学生“民意测验”,了解教师“育人比率”。通过社会、家庭有关人员评价学生。

7.开设德育课,自编《德育教案》,编写《活动个案百例》、《学法指导百例》、《学法介绍百例》。8.年级自我检测每学期一次,学校阶段性评估每学年度一次。

9.每学期评选表彰“文明规范生”不限名额,能按三个《十条规范要求》规范自己言行者均能评上。

10.编发《“3+1”德育动态》报,不定期地反映学校德育工作新风貌、新做法、新成效。

(三)采用方法“3+1”
德育研究与实践主要采用调查实验法,分析、比较、综合法。根据教育自身特点,还有师长示范法、环境熏陶法、学科渗透法、榜样激励法。其方式有:德育调查、学情调查、报告会、主题班会、座谈、社会实践、追踪分析等。

四、“3+1”德育初见成效
学校形成了全员参与德育的新型管理机制。由过去德育归领导干部班主任管,变为“校长全面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政教处组织管理,年级组落实执行,班主任直接负责,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全员管理体制”。形成“课堂问题任课教师管,班上问题班主任管,年级问题年级主任管,谁发现问题谁主动管,带倾向性问题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新型格局。“3+1”德育使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职工“敬业、乐教、爱生、奉献”。

几年来,全校有一百多人次先后获县级以上各种荣誉和表彰……师生中好人好事比比皆是:游泳同学拾到千元巨款送还失主;初二学生一届又一届义务照顾孤寡老人修婆婆连续七年。龚重雅老师患病住院一手输液,一手还在批改学生作文;余国风老师双脚溃烂不能走路,同学们轮流背他至四楼上课廿余天;高三张水萍同学晚自习回家,被摩托撞倒,校党支部书记武小龙亲自送她去医院,班主任黄少清老师在医院陪她至天明……“3+1”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初中部目标管理连续六年居全县第一,高考一年一个台阶。1996年高考达历史最佳水平,1997年又超过1996年,再创辉煌。几年来,学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教学与智力开发
       生物实验报告范文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思想政治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课题实验报告范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科学实验报告
       科学研究实验记录
     
    构建和谐社会动员大会讲话
    中学教务处教育总结
    经济分析报告写作方法
    农业局发展政风教育整改措施
    有关孩子的诚信遗失在哪里的发言
    学校第二学期班级计划
    别墅策划案
    社区居委学习科学发展观方案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心得
    部队军官述职报告
    医药体制改革工作安排意见
    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方案
    企业一套表改革实施意见
    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工作方案
    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情况报告
    党委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方案
    深化人口计生改革机制实施意
    林权规章改革动员大会讲话
    街道社区作风改革工作方案
    公务卡改革调研方案
    实验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