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其中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直观、形象的优势对于有效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我们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我们的作法是:通过打听信息,我们购入了武汉大学“华软”高中生物多媒体课件,从广州邮购了一套中南六省教师自己制作的高中生物优秀多媒体课件,我们还积极自制课件(曾获省级课件评比优秀奖),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我们挑选出一些制作较好的、能有效突破难点知识点的课件,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由于条件所限,我们没有规范的多媒体教室,只能在微机教室采用这种手段,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所以,我们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次数不是太多,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
5、德育教育也是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素质的内容中,做人的素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我们根据德育大纲,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每一个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诸如世界观、人生观、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爱心教育,力争在学生的其它素质提高的同时,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也能有明显的提高。
我们的作法是:通过讨论,我们制定了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并不断修正(相关论文获《中学生物学》杂志社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市一中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德育研讨会上交流),将之落到实处。如:①我们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如“生命起源”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比较、“生物进化”中的量变质变规律的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细胞和生物体的成分和结构”所体现出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遗传和变异”的关系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等)。②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如“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环境教育、“遗传和变异”中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介绍我国科技成就的爱国主义教育、“自然保护”内容中的国情教育等)。③进行人生观教育(结合科学家的人生轨迹和卓越追求)。④进行爱心教育(如结合有关内容宣传义务献血、骨髓捐献等)。
三、教学实验的实施方法
从1997年9月开始,利用近一年的时间,我们进行了本实验的前期研究工作。我们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重新学习了教学大纲,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之后,通过集体研究讨论,制定了本教学实验的研究方案。
从1998年9月开始,我们开始对2000届和2001届学生实施研究方案,具体如下:
1、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关系研究
我们选取2000届高二年级8、9、10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分组实验教学模式。选取2001届高二年级5、6、7班为实验班,采用改进后的分组实验教学模式,以对照班和实验班在毕业会考中的实验考查生物科目成绩为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但在取数据时,只取考查项目中的操作项目分数,而舍弃其它项目分数。又由于考查的实验有四个,而每位学生只参加其中一个实验的操作,而不同的实验中动手操作项目的分值又不一致,所以我们将每个学生操作项目的得分均换算成百分制,以使每个学生的得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尺度,便于对结果进行分析。在考查打分时,我们严格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给分点具体到操作中的每一个步骤,力求使结果公正统一。
对于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衡量,由于可作为参照的因素有限,且在实验考查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手太少,不能逐一观察。于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