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②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师介绍了多种色素分离的方法)、针对实验中出现的科学性错误(如“观察根对矿离子的交换吸收附实验”中对照实验不是单因子对照的情况)和方法上的失误(如果显微镜使用中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升高镜筒、“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和染色的次序颠例等),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抽查作答。③教师提示实验过程中应避免的错误,但在正常操作完成后,鼓励学生去实践错误的操作,观察结果,提出问题,从而与正确的操作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观察根对矿质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中,让学生用自来水冲冼浮色,用自来水与cacl2溶液作对照,观察现象)。④对课堂上没有顺利完成实验操作的学生,鼓励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实验室继续完成,直到能熟练操作。
改进后的学生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程序为:课前预习(要求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用具、初步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教师抽查预习效果(3分钟)→教师交待注意事项,但不解释(3分钟)→学生动手操作(20分钟)(之间教师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示和简单讲解)→学生自由实验(10分钟)(学生可以自己设计相关小实验,也可以针对注意事项尝试错误操作,以形成对照)→教师小结(4分钟)→补习(课余时间)。
通过以上改进,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由原来的不足20分钟,增加到30分钟甚至更多,而且不仅增加了操作的时间,还增加了操作的内容,并能够对实验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思考和改进,而且课外活动实验室的开放对那些在课堂上没有解决问题的学生有了补习的机会。所有这些措施都力求使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㈡改进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及过程
在生物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过集体讨论,反复研究,针对学生特点,制定了以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改进内容及实施过程: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特点,合理调整课堂教学中讲与思、讲与议、讲与练的关系,使学生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我们的作法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堂过分依赖教师讲授,而学生的主要活动集中在被动听讲和记笔记方面的作法,而是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①对于以介绍科学实验得出相关结论的课堂教学内容(如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遗传规律),我们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实验中的每一步现象得出相关结论,一环扣一环,最终使学生完全融入到科学实验研究的虚拟过程之中,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严谨氛围,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另外,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尽管教材中没有安排相应的实验介绍,但我们总是尽力寻找相关的实验介绍给学生,或者给学生布置简单的家庭实验任务,最终让学生通过实验内容理解相关知识,反过来又间接鼓励学生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②对于一些内容比较枯燥,又不能花过多时间去充分发挥的教材内容(如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保护等),我们事先设计好完整而又能够吸引住学生的自学提纲,鼓励学生自学;再将重点知识设计成问题进行抽查提问,然后教师小结,从而使学生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还保证了重点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③有些教材内容的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