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测量时我们注意的问题有:1、角度配置一定要按要求进行;2、左右角务必要分清,且要记录准确,总之一定不能混乱了;3、中午阳光强的时候,对仪器进行打伞遮阳,全站仪在符合观测者身高的前提下尽量架高一些,棱镜更是越高越好,以减少大气对流的影响;4、大家互相提醒杜绝使用橡皮,涂改数据等一些大家容易犯、或不在乎的错误,以养成严禁认真的科学态度;5、严格按规定使用旋紧测角,决不允许拼凑数据;6做到站站清,谁记录谁负责,这一站的所有问题。
距离测量采用往返测,各测量测回,每测回读数4次,合计距离为16个数值的中数。一测回读数较差10mm,测回间较差15mm,这个没有一个超的,太容易达到限差要求。我们在实际作业中,需要注意的只有测角。角度测量中也确实出现了很多重测的,有的一站要测上三四次,也就是这次实习让我们领会了精密测角的重要性,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达到精度要求的。该注意的都不能省略,天气条件太重要了,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了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比如大气对流,大气遮光,太阳直射时,温度对全站仪的影响,未动螺旋的隙动差,障碍物对视线的影响,虽然不会遮挡视线,但会形成一个模糊的斑影响找准。
另外就是大家都差不多习惯了,拿到仪器就进行测量,对一些参数不去查看,这样会造成很大的麻烦的,有些甚至无法挽回,所做的数据可能全部作废。这个问题一定要牢记在心,按程序一步步做:1、棱镜配套吗?常数该设为多少;2、角度、距离、气压、温度、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水平角和垂直角的形式;3、电池电量;4内存记录和手工记录,以便检核,这个不是那么必要。
二等水准测量
这是本次实习中陌生和富有挑战的一个项目。使用s1水准仪在校园内测量。每小组自己选线,测一个闭合水准,路线长度大约在2km左右,选择4个待定水准点。按照规定以次
选线——选点——埋石——观测
选线要沿路进行,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较强的地段。更重要的要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路段,应为是在校内实习更应如此,一是安全,而是视线不易被挡。否则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视线一定要避免通过河流、湖泊。这些都是学校内需要切实注意的地方。如果在野外,还要注意地质等条件。
选点,在实际作业中都要埋石,需要注意埋石的保存条件,不能被破坏了。不要受水淹、滑坡、沉陷的影响,地形隐蔽,展望不好的地方也要尽量避开。总之,要从时间、空间考虑周全。
具体测量时要往返测,使用同一种仪器和转点尺承,同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在日间温度变化较大时要减弱其影响。各种限差要求如下:基辅面读数差小于4mm,基辅面读数差较差小于6mm,前后视距差小于1m,累计视距差小于3m,闭合差小于
等等。。。
随着我对仪器和测量规范的熟悉,为期两周的工程测量实习结束了。这期间,我们遇到了种种麻烦,比如如何更好的布设导线网、怎样更好的读数、怎样扶尺、怎样内业计算等等。。。。但我们都顺利的解决了,这不仅锻炼我们遇到困难快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