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三点就起床,一个一个接学员。直到晚上九点,才把学员又挨个送回家里。那天,我们一行包括14个姐妹,还有2名男学员,行程六百余里,纵贯桃源南北,参观了热市的黄姜苗木,枫树的万头猪场、养牛示范基地、车湖垸的大棚蔬菜、漳江的黑豚养殖、花卉盆景、食用菌种植等种养基地。尽管忙碌了一整天,但看到每个学员都学有所获,心里便觉得很值得。
2002年10月6日,天色昏沉沉的,那是我一生中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那天,我刚开始给学员上课,丈夫气喘吁吁的赶来,告诉我父亲病危,我心里顿时一沉。前不久,母亲因痛失爱子而双目失明,可想而知,此时的母亲
是多么需要我这个女儿去安慰,弥留之际的父亲又是多么希望能见上女儿一面啊!可是当我看到教室里上百名丢下手头的农活赶来听课的学员,我犹豫了。我叮嘱丈夫先赶回去,待我上完课马上回来。可当我赶到家中时,父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再也听不到女儿的声声呼唤了。让我感到安慰的是,我和众多义务帮助女子科技学校的人汗水没有白流。群众思想观念更新了,学科学文化知识、搞种植养殖加工的人多了,游手好闲、打牌赌博、打架斗殴的人少了。开设电脑课后,当年有8个农户买了电脑,有的还上了互联网。细细的一根线,连起了山外出色的世界。农民买电脑,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地区都少有。金圬山村的周美玉,凭借在学校学到的新知识,办起了一定规模的羊场,现在每年出栏山羊100多头,并带动了全村20多个养羊大户,全村养羊达到4000多只。尽管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和痛苦,但我更多得到的是组织的关心。县妇联的领导不仅从政治上关心牯牛山女子科技学校的成长,还从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县农业局的专家听到我们女子科技学校的求教电话后,不要一分钱的报酬,派车派人到学校来义务讲课;乡党委、政府也从物质、经费上给予了大力倾斜。我创办女子科技学校的事迹还刊登上了《常德日报》、《农民日报》。去年牯牛山女子科技学校还荣获中宣部、团中心、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中心人民广播电台等八家单位主办的“亚龙杯”“讲道德、讲文明”全国农民读书征文组织奖。
现在,组织上把我调到了桃源县兴隆街乡工作。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岗位,我始终难以忘怀的是女子科技学校,我又挂出了兴隆街女子科技学校的牌子!我想,只要组织上让我在农村、在山区工作一天,我就要把知识的火种传播给山里的姐妹们,与她们一道,用知识撑起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