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技术支持、监督执法机构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在经费预算上做相应调整,导致县兽医站、检疫站等单位陷入了“有职能、无经费”、职工“有事做、无钱拿”的尴尬局面,困难和矛盾日益突出。
县兽医站作为具体承担全县动物疫病防疫,负责动物免疫物资的采购、保管和发放,负责动物免疫工作的技术培训、指导、督办、检查,负责动物疫病监测、疫病普查、调查报告、疫情处置,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疫病防控措施
,负责兽药械采购和供给等重要职能的技术支持机构,2005年以前,主要靠经营动物免疫药械,有偿提供动物防疫疫苗、器械获取部分收益以弥补经费不足,勉强维持职工工资发放。2005年实施乡镇动物防疫体制改革后,动物防疫物资由政府统一采购,实行免费供给,县兽医站的收入渠道就被堵死了,但与此同时,我县又没有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县级动物防疫机构实施配套改革,没有为县兽医站增加经费预算,该站也就从此陷入了困境。2006年,县兽医站发放9名职工工资、上交养老金、医保、补发4名退休人员工资、维持工作正常运转,计需资金216803.2元。但经费来源不足10万元(局拨经费加药械站创收),资金缺口高达11.6万元以上。
县动物检疫站担负着全县动物检疫和畜牧行政执法监督治理的重担,是控制动物疫病传播、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秩序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能机构。以前主要靠检疫收费和行政治理收费维持生计,但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检疫收费标准降低(2005年以前,每检疫一头猪,可收费18元,2005年以后,最多只能收10元),行政收费项目取消(以前兽药治理可以收取药品抽检费,现在取消了该项收费),行政执法难度加大(畜牧行政处罚难以落实),县检疫站及与之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防疫监督所就严重入不敷出了。2006年,维持县检疫站9名职工和2名退休人员工资发放和必要的工作经费支出,计需185828.4元。但收入加上局拨经费合计只有10万元,资金缺口也达11万元之多。
县畜牧场是我县畜牧业的龙头,承担着为全县生产供给畜禽良种的重任。其他县市的畜牧场,地方财政均有财政投入,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县的畜牧场一直未列入财政扶持名单。加之1997年转场扩建后债务包袱沉重(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底外债仍高达340多万元),畜牧场的生产和职工生活非常艰难。由于经常陷入债务官司之中,有严重缺乏生产投入资金,畜牧场已处于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边缘。2006年,该场生产经营纯收入加上局拨经费合计不足9万元。而兑现职工工资、维持工作运转的经费至少需要257252.8元,缺口达16万元之巨!
除以上3个二级单位十分困难外,畜牧局机关的经费也严重不足。应该说,自畜牧局成立以来,县政府对畜牧局的工作一直都十分重视,在经费上也给于了很大支持,畜牧局机关的人员经费纳入了全额预算。但由于我局承担的职能职责较多,加之近年来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形势日渐严重,工作经费支出成倍增加,资金矛盾也日益突出。2006年,县财政共为我局预算资金46.75万元,扣除下拨的22名派驻县镇防检员经费22万元及给二级单位拨款后,实际可用资金也只有15万元多一点。但兑现7名职工工资、上交社保医保资金、维持工作正常运转,至少需要25万元,资金缺口也将近10万元。
畜牧业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畜牧兽医技术支持和保障。但假如不及时有效的解决畜牧兽医机构本身面临的生存困难,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就只能是奢谈。为了能更好的履行职能职责,特请求县政府从2007年起,在财政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