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t等项目融资方式。(5)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保障性、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6)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各项鼓励、支持、引导的政策措施,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计划,加快民营企业集聚发展。(7)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形成精简、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统一协调的文化产业管理体系。(8)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对全市117家行业协会实行机构、人员、财务与政府部门脱钩,着重在科技、商业、物流等领域,增强行业协会功能,实现政会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在扩大开放方面,要完善投资项目的“绿色通道”,优化投资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结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把大型城市推介和小型、专业、多元招商活动相结合,力争取得更大成效。精心策划项目,加强专业招商活动的组织。力争年内投资或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00家。切实加大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服务,切实提高履约率。
(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建设和谐
1、努力扩大就业。完善创业政策,新增就业人数10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2万个。建成5个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其他8个区县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达10万人次。推进和完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基本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农村劳务输出要达到43万人。积极做好扶贫开发,使1.5万低收入人口脱贫。
2、完善社保体系。继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九区低保标准提高到230元,四县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不低于30元。建成3所县级中心敬老院,改扩建9所乡镇区域敬老院,全市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25%。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124.56万人,失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98%以上。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力争参保人数达到60万人。实现六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
3、扩大教育普惠。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建成30所农村(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惠及1.6万人。完成137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
4、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50元提高到100元,完成30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为全市200个新农村重点村各建设一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甲级村卫生室。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成3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5、加强住房保障。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全年新开工经济适用房180万平方米,竣工140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新竣工2.36万平方米。加快住房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工作,全市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10870户,城镇低收入家庭无房户做到应保尽保。完成房屋权属登记1200万平方米,登记率达到85%,二手房交易达到200万平方米以上。
6、支持农村发展。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年新建1500公里。解决1000户农村困难户住房;建成210个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新建8个乡镇文化站、180个村级文化室,20个乡镇体育示范站;培训8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启动建设2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改扩建11个乡镇中心站;新建农村基层信息站(点)100个。
7、确保食品医药安全。推进农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