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开发情况报告
产业化项目。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加强技术骨干培训。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实效明显的各类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指导服务水平。继续推行行政领导干部和技术干部“双轨”承包责任制,包村蹲点,挂牌指导,实行“一对一、手把手”服务模式,做到服务到户、责任到棚,积极建设一批高档次、高效益、有特色的设施蔬菜基地。
四)开拓市场、培植龙头。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以乡镇和行政村为单位。不断拓宽信息服务和销售渠道。加强同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的联系与合作,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培育发展一批蔬菜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采取直销配送、超市代销等方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全面提高瓜菜储运调控能力和市场占有份额。采取招商引资、启动民资、集资入股等形式,培植符合当地蔬菜生产实际的龙头加工企业,就地加工转化蔬菜产品,化解菜农的市场风险,延伸产业发展链条,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五)加强领导。加强业务指导。把指标具体量化、细化到责任乡镇和部门,强力推动。充分发挥县乡瓜菜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综合考核等职能。全程跟踪服务。靠实到具体人员,严格考核奖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快蔬菜产业开发步伐。
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