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二是加强领导。县上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具体负责生产标准的制定和标准体系建设,靠实责任。为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县质监局、农牧局、科技局、财政局、蔬菜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项目实施、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导等3个专门工作小组。大葱良种及生产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信息服务、资料收集等工作。同时,县上把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县上与乡镇、部门与职工、乡镇与村组都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双轨管理,落实承包责任,责任到人、任务到人、措施到位,严格考核、层层把关、重奖重罚,充分调动了县、乡、村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保证了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顺进开展。项目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多次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实际问题;各小组成员长期驻点,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
三是加强培训。突出“三个结合”即把科研、培训与生产结合起来。把科技推广成效与科技人员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工作,规范生产。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原则。把试验、示范与推广结合起来。全县共举办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栽植管理技术培训班30期、培训农民1800人(次)技术骨干培训班9期,培训技术骨干800多人(次)开展咨询宣传30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8000份(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原则,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大葱》和《无公害农产品大葱生产栽培技术规程》等标准要求,严把“四个关口”走科学化栽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促进成果转化,提高大葱整体生产管理水平,促进无公害大葱基地建设。严把选种关,多次处出考察,引进和培育推广山东掖辐1—3号、三叶齐、章丘大葱、赤水孤葱等优良品种5种;严把育苗关,合理确定播种时期,搞好苗床整理消毒,做好种子处理,加强苗间管理、田间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了葱苗质量;严把移栽关,选好移载时期,深翻配方施肥,南北方向开沟,深度2730cm定植密度一般行距6575cm株距7.5cm左右,亩株数1.5万株左右;严把大田管理关,加强培土、追肥、除草、防病灭鼠害等环节的管理,提高大葱生产效益。
四是多方合作。积极提升宏源种业公司的大葱保鲜加工能力。扩建了大葱批发市场,搞好服务。加强与宏源种业公司和大葱经销协会的合作。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大葱集散中心,信息价格服务中心,搞好大葱的加工和销售服务。目前,大葱已打入市场,形成了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工作一体化的大葱产业化生产格局。严格实行种子、农药和化肥统供制度,由县蔬菜站负责大葱种子的培育提纯和统一供应,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县农牧局负责化肥、农药质量的监督检查,保护大葱生产的正常秩序,维护菜农的合法权益。三年来,未发生一起严重危害菜农合法权益的质量案件。
五是全民参与。共筹集资金254万元。企业投入15万元,加大投入。采取财政补助、部门投入、企业投资、群众自筹的办法。其中县乡配套20万元。群众自筹219万元,广泛用于设备改造、市场建设、良种引进培育以及技术推广等工作,使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工作有了较充足的资金保证,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
三、几点体会
主要有三点体会:回顾三年来的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工作。
首先。既适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和农业标准化的工作要求。从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着手,选准项目是搞好标准化示范的前提。该项目的实施。又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