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成效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质量为根本、效益为中心,全县上下把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作为蔬菜产业开发的重点工程。以标准化示范推广为途径。按照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一体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规模开发,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在基地建设、技术示范、科技服务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累计示范面积达到11519亩,示范区大葱平均亩产量1228公斤、产值1518.9元,示范农户671户。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县大葱栽植面积由年的2万亩增加到现在5万亩。比示范前增产358公斤、增收590.9元,增幅分别达41.14%63.67%累计总产量1333.88万公斤、产值1518.89万元,比项目实施前净增产331.71万公斤、增值680.69万元,增幅分别达33.1%80.7%通过重点村的示范带动和技术推广,全县大葱生产效益显著提高,年大葱产量达6万吨、产值5000多万元,人均年大葱收入达到23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6%
二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积极探索。大葱生产的标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先进技术普遍推广。认真研究。制定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大葱》和《无公害农产品大葱生产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采取办班培训、现场咨询等方式,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使项目建设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广大农民对大葱生产要求、产品质量、规格及分级标准等有了明确的认识,生产过程中懂得了讲科学、讲规范、按标准操作,大葱标准化生产程度不断加强,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配套网络不断健全。宏源种业公司与农户签订了种植合同,对大葱保鲜加工厂进行了扩建改造,年加工能力达到3000多吨,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按照“创建龙头企业、建设产品基地、突出特色经营、带动产业发展”经营思路。实现产值1200万元,使大葱就地加工率达到5%政府积极协调,成功注册了牌”商标,为提高大葱知名度,创立地方农业名牌奠定了基础;扶持成立了县大葱经销协会,配置了计算机、通讯器材等信息化办公设备,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四是示范效应明显增强。农业生产标准化知识培训深入到全县10个乡镇的各个村组。大葱生产技术更加规范,农民标准化意识得到提高。通过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实施。广大农户基本掌握了大葱标准化生产的各项措施。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并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广大农民享受到农业标准化经营带来的好处,自觉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同时,通过示范带动,使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全县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将对县烤烟和苹果两大产业的标准化生产产生巨大地推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宣传。又是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后续财源,提高认识。大葱是县蔬菜产业开发中的支柱产业。建设标准化无公害大葱示范区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实现强县富民的有效途径。项目任务下达后,县上通过召开会议、印发资料、办班培训及开设电视专题栏目等形式,广泛宣传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的重大意义、技术要领和政府支持标准化生产的政策措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县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项目实施工作中来,形成全民动手、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为无公害大葱标准化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