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立即召开会议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讨论。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靠实工作责任。国务院关于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出台后。并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牧、财政、物价、商务、统计等部门及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靠实了工作任务,建立了菜篮子”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县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企业、基地和农户家中,督促检查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同时,成立专门调研组,对全县生猪生产和副食品储备供应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及时掌握工作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了详实依据。
二、全面落实支农政策。直接发放到户的办法。充分调动农民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切实抓好秋粮生产。县上采取建立资金专用存折。累计发放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资金677万元。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成立了县农技服务专家组,印发了县农业实用高效生产技术》选派百名科技特派员进村蹲点开展技术指导,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和单产水平。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气象预报分析和病虫害监测预防,及时发布灾情信息,教育引导农民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积极筹措资金。多方筹措资金。其中省、市下拨24.4万元,全面落实生猪生产政策。对全县生猪生产工作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落实能繁母猪补贴资金37.5万元。县上配套13.1万元,按每头能繁母猪50元标准给予补贴。目前,全县7500头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养殖场和农户手里。二是落实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大力推行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鼓励和引导养殖户(场)积极投保,防范疫病等风险。目前已有800多户养殖户咨询了保险政策,350多户表示了投保意向。三是制定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规划,推行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宣传国家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的有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具有生猪养殖传统和养殖规模的乡村和养殖场实行标准化规模饲养,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四是落实生猪生产资金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精神,采取信用担保、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多种形式,多方协调金融机构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给予贷款支持,目前共落实扶持贷款资金80多万元。
四、完善市场供应机制。县电视台开设宣传专栏。科学、准确、及时发布市场信息,确保副食品充足供应。加强主要副食品价格的监测。及时报道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价格和质量安全情况。分析猪肉价格上涨原因,引导消费者理性对待市场价格变化。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吸引客商在县城建设2000平方米以上超市3个,配送中心1个,库存商品额达到1700多万元,丰富了商品品种,确保了主要副食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全县没有发生抢购现象和脱销、断档等问题,猪肉价格一直稳定在每斤10元左右。同时,把蔬菜产业作为“菜蓝子”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蔬菜基地建设,建立了四郎河川区绿色无公害设施种菜基地,自供蔬菜达到10多种,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五、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适当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助标准。按照每人每月增加15元的标准,适当提高生活补助标准。针对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实际情况。对全县989户、2505名城市低保人员。安排资金7.665万元,保证了、两个月的补助资金需求,其中份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城市低保人员手中。
六、加强市场监管。紧密配合。依法加大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