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安全、水环境日益受到社会、百姓、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水质监管,保障饮水安全,治理水污染是实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政府的水管理职能部门责无旁贷。
珠海市于2001年8月成立水务局,将涉水职能(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城市防洪、水环境治理等)划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相关职能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城市防灾减灾、抵抗咸潮、水资源调配、城市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管理体制上仍存在诸多问题。此次随珠海党政考察团考察大连、上海、杭州、成都4个兄弟城市,我们启发很大、受益良多,不仅通过比较看到了自身的差距,而且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水”在城市的定位与作用,体会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要旨,进一步坚定了推进水务体制改革、科学治水、合理用水、认真管水的信心与决心。
寻找差距,更新观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环境严重恶化的状况,上海市在2000年成立了水务局,实现“水”的统一管理,其优势是充分利用原水利局对水资源及水源设施的掌控和对跨区域、跨流域调水配水强有力的协调能力,在成立几年来确保了上海市对水资源的需求。其主要做法是成立原水股份公司(政府控股),加大原水开发力度,建立第二(如宝钢平原水库)、第三保障水源(如长江流域青草沙水库5.6亿立方米)确保供水水质安全和水资源需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厂源分开”的管理模式和跨流域的水资源调配。
成都市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上述类似矛盾也日益突显,继北京市2009年成立水务局后,于2009年11月也成立了水务局。其主要思路是加大对水资源的调配能力,加快开发第二、第三水源,保证水资源的供需要求和水质安全,同时加大力度治理日益恶化的水环境。在水务局成立之前,成都市成立兴蓉投资有限公司对供水、排水实行一体化特许经营运作,其优势在于搭建了一个好的投融资平台,投融资力度较大,在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水务局成立后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供水安全等问题,已将开发第二水源(彭州关口水库)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工程现已启动。另外,针对四川省政府对成都市提出的“还两江清水”的环境目标任务,水务局加快上游区域、小流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力争两年时间还岷江、沱江以清水。
理清治水思路,坚持水务体制不动摇
综合上海、苏州、北京、成都等成立水务体制的经验,其主要指导思想都是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配、水环境的统一治理。其改革的关键在于成立水务局之初就将涉水的机构(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经费等一并划入,为水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均明确将供水排水企业定位为社会公共事业性质。
国家强调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和统一监督管理,水资源的稀缺性、公益性和基础性决定了水资源应该由政府来调控和管理。供水排水企业作为公益性的专营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供水保障,提高社会效益即服务于民是其主要任务。政府作为沟通社会百姓、企业的桥梁,应该认真担负起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