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会议的安排,现将我县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的主要做法和几点体会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砚山简介
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南北三面分别与州内的广南、西畴、文山、丘北四县接壤,西面与红河州蒙自县、开远市相邻,总面积为3822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2个华侨农场,100个村民委员会(社区),1033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等十余种民族,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45.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9.3万人,占总人口的64.2%。全县土地平整宽阔,全县有3000亩以上的坝子35个,其中平远坝子是云南省八大坝子之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滇东南通往两广及越南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国道主干线衡昆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文山普者黑机场位于砚山境内;电力资源较为充沛,县境内现有变电站17座,其中500千伏变电站一座,总变电容量达148万kva,砚山已成为“云电送越”和“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矿产及生物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有29种,已开采的15种,其中斗南锰矿是全国八大锰矿之一。砚山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森林覆盖率为30%,适宜种植烤烟、辣椒、三七、花生等作物,三七种植久负盛名,在1995年全国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活动中被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有省内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稼依辣椒城,是国内重要的辣椒集散地;烤烟形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优质”品牌,是全国11个烤烟标准化示范县之一、全省唯一的新烟区开发暨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县,全省47个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之一和全省40个“工业强县”重点县之一。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7.82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45亿元、16.79亿元、12.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09亿元,财政总收入为379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65元。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二、砚山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情况
(一)石漠化基本情况
砚山县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中部,石灰岩分布广泛,岩石种类主要有碳酸盐岩。全县石漠化面积1841.28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5.3%,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70.12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积623.32平方公里,重度石漠化面积159.63平方公里,极重度石漠化面积3.19平方公里。潜在石漠化面积171.16平方公里。平远、阿舍、维摩、江那、盘龙、阿猛、干河等七个乡镇是我县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占全县石漠化面积的 89.5 %。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609.9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41.53%,年侵蚀总量684.45万吨,年平均侵蚀深1.31mm。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为遏制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趋势,改善和恢复全县岩溶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全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我县于2009年制订了《砚山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2009年委托云南省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院编制了《砚山县2009—201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和《2009年度砚山县平远镇阿三龙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初步设计》。2009年7月上级批复我县三年治理石漠化面积166.02平方公里,占全县石漠化面积的9%。项目总投资3320.46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3000万元,地方配套320.46万元。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