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 正文
城建局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汇报

部署、周密策划,在开展清理门头牌匾、整治交通秩序、废品收购站整治、法制宣传等活动中,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使得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兄弟单位的前列。在工作中克服困难,科学安排,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单位和街道的积极性,工作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体现出“一盘棋”的整体意识,较好地完成了市、区两级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

4、媒体宣传,深入人心。2008年,我局大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力度,利用各类媒体,着力宣传我区城市建设的成果和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使广大百姓不仅充分了解我区城市建设的成果和各项法律法规、程序,而且促进了广大市民自觉爱护和维护城市建设成果的自觉性。

三、存在问题

1、今年是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和落实的第二年,各单位法制专干和执法人员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了解的不深不透,需要区法制办多组织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2、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城建部门的法律、法规、规范应根据情况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或改变,以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3、各业务科室在行政许可过程中,没有直接审批许可权限,只是初级审查和监

管,对行政相对人起不到制约作用,给后续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四、工作打算

1、加强学习,提高执法人员理论水平。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坚持每月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坚持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学习大连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培训班材料汇编有关内容,努力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理论水平。要把法律知识的系统培训作为执法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并把法律知识的学习情况与执法人员年度考核、职务晋升、提拔任用结合起来。

2、扎实开展系统各阶段督查督办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城建系统实际,突出工程招投标、民心工程、弃管楼院改造、为企业办理资质审核、工地安全检查、办理树苗移植、违章占道清理、生活建筑垃圾运输等重点工作违纪违规检查,继续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以查为民服务思想树得牢不牢,看秉公办事意识强不强,查学习掌握政策规定准不准,看依法执政严不严,查廉洁自律意识强不强,看有无违反执行公务“十不准”为主要内容的“三查三看”活动。

3、依法行政,加强各单位、各业务科室督察与管理。继续加强对餐饮垃圾收运市场、废品收购市场、树木砍伐等方面依法行政的监督管理,同时配合辖区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对区内工地、运渣车辆等方面在执法过程中监督检查。

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已有成果。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外部监督员的作用,适时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5、转变执法观念,积极探索“和谐”执法理念。按照中央十七大提出的新目标,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城市发展需要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使城市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堵压”的低级管理向“疏导”的高级管理转变。本文由: 免费提供

 

上一页  [1] [2] [3] [4]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居务公开督查情况及居民提案及建…
       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建筑业争创鲁班国优工程项目检查…
       县国税局税收征管情况汇报
       企业办公室正规化管理活动开展情…
       个体工商户积极参与全民创业情况…
       计划生育党政线考核情况汇报
       乡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县政法综治有关情况汇报
       县财政局综合治理情况汇报
     
    党课辅导材料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纪…
    5.2四川汶川强烈地震感人事迹动人…
    青年文明号文化节暨三人篮球赛开…
    假期肯德基实习小结
    考研英语应用文写作便条写法
    党员深化科学发展观学习讲话
    供电所实习心得体会
    县委领导山区综治整治方案
    开展信访工作指导意见
    相约滨海之夏文艺专场演出主持人…
    城建工程建设情况报告
    住建局年度工作总结
    古城建设工作要点
    城建局信访教育交流材料
    城建局城市化建设交流材料
    城建局城镇化管理交流材料
    城建局生态立市交流材料
    农机局落实服务教育交流材料
    先进性教育城建监察大队个人
    建设局落实科学发展学习材料
    情况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