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发现有违反“两免一补”规定不符合贫困生要求的学生,一律予以清除;坚持“三公示”,即公示贫困生界定标准,公示贫困生评审情况,公示评审结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一步规范免费教科书发放流程,保证资助名额分自己,贫困生评定,教材选择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公开透明,使之成为一项“阳光工程”。
(三)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监督检查
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是一项“阳光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为此进行了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班会课、黑板报、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等渠道,对“两免一补”政策及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让这项政策的意义和内容为社会各界特别是贫困学生家庭全面准确地了解,使这项工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同时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操作流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 家庭贫困的学生身上,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四)坚决杜绝乱收费行为
每学期开学前,我们对本学期的代收书本费和保险费都要提前进行公示,开学后,悬挂永久性的公示牌,接受师生和家长的监督。广泛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利用学生家长会,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 见和建议,以使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
四、政策的落实兑现情况
2008年**中学有义务阶段学生享受减免杂费348人,共计 36193.60元;秋季学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人,共计12734.60元;享受困难学生生活补助243人,共计48600.00元;2008年公用经费72342.00元;2008年春季学期享受免费教科书183人,10943.08元;2008年春季学期困难学生生活补助211人,共计36925.00元;2008年春季学期公用经费29565.00元。总合计资金247303.28元 。
五、存在问题
我校是永仁县最偏远的一所独立初中,乡辖面积广,多民族杂居,经济发展落后,贫困生面广,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滞后,实验探究课开展十分困难,学生巩固难度大,教师的工作量大,负担重等问题制约 着学校的发展。扶贫助学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受到了广大困难群众的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贫困生面大而救助面窄的问题突出,由于我乡地处山区,分布 较散,经济落后,贫困生面较大,需救助的学生多,食宿在学校的学生随着逐年增多,每年的贫困寄宿生补贴无法解决贫困生的需求,这样给学校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学生及家长仍然为生活奔波劳累。
2、接受外援资助较少。虽然我校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了"捐资助学" 活动,但由于地方财政财力有限,扶贫助学资金严重不足。加之经济基础薄弱,每年都涌出大批贫困生,仅依靠自己及有关热心人士资助已力不从心。
3、我校需要救助的贫困学生较多。由于国家"两免一补"资助名 额有限,少数群众见利相争,给资助工作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4、我乡绝大部分农民家庭比较贫困,且经济收入差距大,界定贫困学生的标准难以确定,引起少数群众误解。
5、实施国家“两免一补”工作时间较短,我校的管理措施还不够到位,资助档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6、学校主动争取乡、村党政干部的参与程度还不够,党政参与、部门支持、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